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2016年中國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今天在延安召開,全國22個城市被授牌“國家森林城市”,我省濰坊、煙臺榮獲新一批“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據了解,山東第一個國家森林城市于2009年由威海斬獲,之后2013年臨沂獲批,2014年淄博與棗莊獲批,2015年濟南、青島、泰安分別創建成功,加上今年2個,全省國家森林城市已有9個,列浙江(12個)、河南(11個)之后,在全國排第三位。
“我國將全面推進森林城市建設,到2020年基本形成類型豐富、特色鮮明的森林城市發展格局。”這是今年8月23日國家林業局提出的森林城市建設總體目標。
“圍繞增強居民對森林城市建設的獲得感,建設遍及城鄉的生態服務設施,方便公眾進入森林、享用森林。在農村地區開展村鎮綠化美化,依托森林發展種植、養殖、游憩等生態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這是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部分具體要求。據此,我省森林城市的建設在為城市居民帶來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農村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綠色福利”。
“臨海不見海,有海難親海。”是對濰坊海邊的傳統印象。如今的濰坊濱海新區,已是“一城海景,半城湖;河海交匯,綠相擁。”成為市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為助力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濱海新區于2014年決定實施綠化全覆蓋工程,共完成綠化覆蓋75平方公里。據統計,2014年完成綠化面積30277畝,2015年完成31920畝,目前2016年已完成整地35000畝,預計年底完成全覆蓋任務。
在壽光的六股路村曾流傳著這么一句歇后語:“六股路套知了——窩里等”,意思是守在樹下就能逮知了,因為傳說之前整個村子里只有一顆樹。而如今的六股路村已然變成了一座“森林村”。據了解,六股路村地處濱海重鹽堿地帶,立地條件差,主要種植作物以小麥、棉花為主。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為改善該地區生態面貌,增加森林覆蓋率,由政府出資流轉土地,由國有機械林場開展場外造林,徹底改變了六股路村的生態面貌。對六股路村村民來說,造林工程不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環境,更提高了生活質量。濰坊市林業局副局長韓瑞東向記者介紹:“原來村民種棉花,產量低、收入少,如今政府出資流轉土地3000畝,僅此一項就為該村人均增收8000余元。林場建成后雇傭當地村民管理維護,又增加了村民一部分收入。”
同樣,在煙臺萊陽的濯村,村民也正享受著生態造林帶來的“綠色福利”。之前,濯村村民以養殖蛋雞為生,村莊臭味熏天、蒼蠅橫飛,生態環境極其惡劣。后來村子改變發展方向,開始造林綠化,家家戶戶門前種上了櫻花樹,每到櫻花盛開的季節,處處飄香,步步美景,游人們紛至沓來。據了解,濯村現有各種苗木100余種70余萬株,綠地率83%;全村種植櫻花5萬余株,據中國櫻花協會統計在全國村鎮中排名第一。“由于環境的改善,目前村里已進駐企業13家,2015年、2016年連續舉辦的兩屆‘櫻花文化節’,又給濯村帶來了更多招商引資機會。”村書記高云建說。
“目前,我省創建森林城市已形成一股熱潮,以前只有地級市爭創國家森林城市,現在縣級市也加入進來。”省林業廳造林綠化處靳萍告訴記者。目前我省萊蕪、日照、聊城、鄒城、曲阜、滕州6市已獲國家林業局批準,開始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時間為三年。已獲批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城市,每3年進行復查。經復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或者逾期不整改的,撤銷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