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謝佳瀝
在召開11次工作會議和1次專題會議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迎來了一次“脫胎換骨”。
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以下簡稱協作小組)調整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
這意味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將進入一個領導更權威、組織更嚴密、決策更科學、統籌更有力的新階段。
調整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的重要舉措
“從協作小組調整為領導小組,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的重要舉措。”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指出。
前不久出臺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直接作出部署,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調整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建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納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統籌領導。
“在協作小組中,各主體之間是平等關系,協作更加類似于一種通報機制,在信息交換、重污染天應急等方面發揮了良好效果。但隨著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新階段,就需要我們從更高層面統籌、更大力度推進、更高程度協作。”吳舜澤表示。
“黨中央、國務院正是看到了這一關鍵,所以對相關工作作出明確部署。”吳舜澤指出,領導小組的成立,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堅實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調整之后,領導層級更高、參與成員更多、職責分工更細
調整為領導小組后,職責分工、組織架構、人員安排等方面有哪些變化?
主要職責明顯強化了。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包括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組織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統籌研究解決區域大氣環境突出問題;研究確定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任務,指導、督促、監督有關部門和地方落實,組織實施考評獎懲等。
領導小組由國務院牽頭,而協作小組則是北京市牽頭。在成員組成方面,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包括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氣象局、國家能源局9個部門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7個省份。
相比于原有的協作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增加了公安部。考慮到強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可能觸動很多利益集團的利益,這一增加自在情理之中。
在組織架構方面,領導小組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擔任組長,生態環境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生態環境部,辦公室主任由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兼任。
而協作小組由原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任組長,原環境保護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協作小組辦公室設在北京市環保局,辦公室主任由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北京市副市長兼任“雙主任”,具體工作由北京市環保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協調處專門負責。
調整之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治氣工作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吳舜澤認為,這次調整是跨地區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的一次優化、深化和最新探索。
領導小組成立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之間的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將有更權威的上級來統籌推動。“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決策職責,整合優化相關省級政府需銜接配合和協調督辦的大氣環境管理職能,深入推進治氣工作。”
根據安排,領導小組將實行工作會議制度和信息報送制度。相關部門和省級政府每年要向領導小組報告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年度任務完成情況和下一年度工作計劃。領導小組將對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任務完成落實情況組織實施考評獎懲。
“通過相關工作制度建設,進一步推動領導小組和各部門、各省份的工作規范化、程序化。進一步推動區域內早日實現規劃、標準、監測等方面的統一。”吳舜澤指出。
“總體來看,從協作小組調整為領導小組,符合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縱深發展的需要,符合統籌解決跨區域環境問題的需要,符合區域流域環境保護的客觀規律,有利于提高各主體之間的協作力度,有利于提高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整體效能,也有利于更強力地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吳舜澤說。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