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價格政策體系,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的作用明顯增強;到2025年,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價格機制更加完善,并落實到全社會各方面各環節。
業內專家認為,加快建立健全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完善有利于綠色發展的價格政策,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有助于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促進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這是推進資源生態環境價格改革的基本方向。
價格機制迅速靈活
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助力綠色產業發展的價格、財稅、投資等政策”“落實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價格政策”。
“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武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鄭新業說,生態文明建設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市場和政府一起努力。以能源領域為例,價格機制在改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減少化石能源的污染程度等方面,可以發揮巨大作用。與其他政策工具相比,價格機制實施起來非常靈活,而且可以快速反應。
據了解,在運用價格手段促進綠色發展方面,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進行了許多有益嘗試,受到社會各方面好評。
例如,2004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后出臺了脫硫、脫硝、除塵和超低排放電價等環保電價政策,有力支持了燃煤發電機組相關改造工作。據環保部門統計,燃煤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使全國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總量分別降低22%、25%和11%左右。二氧化硫排放由2005年的每千瓦時電6.36克降低至0.39克,氮氧化物排放由2005年的每千瓦時電3.62克降低至0.36克。
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商業差別化用水用電價格政策、居民階梯價格制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政策、支持油品質量升級價格政策,指導各地完善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垃圾處理費政策……一項項價格政策對減少污染排放、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促進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緊扣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岳修虎表示,盡管在促進綠色發展方面已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但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迫切需要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和問題。比如,資源稀缺程度、生態價值和環境損害成本沒有充分體現,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價格機制沒有真正建立等。
針對當前生態環境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緊扣打贏藍天保衛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標志性戰役,著力創新和完善有關重點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理順利益責任關系。
以節水為例,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沈大軍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促進節約用水的水價政策框架,但是價格水平總體偏低,難以起到調動全社會節水意識的作用。要通過理順價格水平、完善階梯式累進價格制度等方式,發揮價格杠桿作用,讓多用水者多付費、浪費水者受懲罰。
《意見》主要從4個方面采取措施促進綠色發展,包括: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建立有利于節約用水的價格機制,健全促進節能環保的電價機制。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告訴記者,固體廢棄物收運處理和利用全過程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固體廢棄物產生者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這是市場經濟規則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固體廢棄物處理走向良性發展的重要條件。
沈大軍認為,此次發布的《意見》通過完善政策舉措,不僅有利于促進用戶節約用水,也有助于提高供水服務的質量,改善用戶的水質體驗,體現了節約用水價格機制從服務于供用水數量增長向質量與效率提高的轉變,有助于更好地服務綠色發展,改善環境質量。
電力價格是企業主要生產經營成本,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引導資源配置的重要杠桿。在健全促進節能環保的電價機制方面,《意見》提出完善差別化電價政策、峰谷電價形成機制以及部分環保行業用電支持政策。
鄭新業認為,價格機制其實起到內部“雙重紅利”的作用,例如,前些年1.9分錢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最大的特征是在能源內部通過對其他能源收錢來補貼可再生能源,一方面遏制污染性的火電發展,另一方面支持了清潔能源發展。這次新出臺的電價政策,一方面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用電成本,另一方面降低環保產業的用電成本,將再次發揮“一石二鳥”的作用,引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重點在于建機制
《意見》提出的政策措施,既是對現有綠色價格政策的補充完善,更是對相關領域價格機制的改革創新。
對那些在實踐中證明行之有效的價格政策措施,《意見》根據情況的變化,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同時,針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也制定了新的政策。“在《意見》提出的政策措施中,一半以上都屬于政策創新,如建立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完善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激勵機制、完善部分環保行業用電支持政策等。”岳修虎說。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并非一個“一刀切”的調價格文件,而是把重點放在建機制。鑒于各地資源稟賦條件、污染防治形勢、產業結構特點以及社會承受能力等不同,《意見》專門為各地探索創新預留了空間。比如,鼓勵各地探索建立基于單位產值能耗、污染物排放的差別化電價政策,推動清潔化改造;鼓勵各地制定促進垃圾協同處理的綜合性配套政策,支持水泥、有機肥等企業參與垃圾資源化利用;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碳排放權交易、可再生能源強制配額和綠證交易制度等綠色價格政策……各地可以此為依據,充分運用價格機制,做好促進綠色發展的大文章。(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 麗)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