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目標,即到2020年,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透過報告,一幅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這幅美麗畫卷,寄托著人民對美麗環境的期待,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邁進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一,正是對于美麗中國、美麗家園的美好向往。美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環保部門責無旁貸。
實現美好生活的奮斗目標,就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融合貫通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各個方面、領域和環節。要強化黨政責任保障,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組織領導,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特別是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強化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加大督察問責力度。責任清晰,問題解決才會順暢。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敢于動真碰硬,推動解決壓力層層遞減、責任落實不夠、問責不力等突出問題。黨政領導必須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形成全方位防范污染和保護生態的合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環境監管新格局。
實現美好生活的奮斗目標,就要強化環境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環境法治建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在環保領域的重要體現。要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剛性約束力,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體系,發揮制度和法治的引導、規制功能,規范各類開發、利用、保護活動,讓保護者受益、讓損害者受罰,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樹立法治思維,強化依法行政,許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當前,黨和國家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置于重要位置,環保部門要將法治建設作為推進環保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讓環境法治為環保工作保駕護航。
實現美好生活的奮斗目標,就要強化科技支撐保障和環保投入保障。要進一步推進環保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理論創新、技術革新和管理創新,大力推進成果的推廣和應用,讓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環境保護能力,努力為提升環境管理的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供科技支撐。開展大氣、水和土壤污染等領域重大問題成因與治理科技攻關,提高環境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要增加生態環境保護財政投入,為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提供更好、更充裕的物質和技術條件。
實現美好生活的奮斗目標,就要強化基礎能力保障。不僅要加強基層監管能力建設,建立獨立權威高效的監測體系,健全環境信息發布機制,還要建設一支規范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干好事業,關鍵在隊伍。要持續提升隊伍的素質能力,改進工作作風,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政治強、業務精、敢作為、作風正的環保干部隊伍。同時,要強化國際合作,引進國際先進理念、人才、技術、管理經驗和資金,推動生態文明理念走出去,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新藍圖,新使命,美麗中國建設站在了新起點。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舉建設生態文明的大旗,永遠秉持初心,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奮斗。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