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背后的較量
為期一年、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督查”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工作已過去3個月,從環保部官微無一日停歇的問題通報,到企業擅自撕毀封條強行違法生產、阻撓執法等事件屢次發生可見,各地想要打好這場藍天保衛戰,并非易事。
被納入“2+26”城市督查范圍的山東省菏澤市也不例外,就在20天前,環保部通報了菏澤市11起撕毀封條違法生產事件,一時間,這座城市被“環保風暴”刮到了浪尖。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來到山東省菏澤市,隨環保部督查組執法人員深入菏澤市曹縣、鄆城縣、巨野縣、牡丹區等區域,現場了解督查組與當地“散亂污”企業的拉鋸與較量。
目前,這場“環保風暴”遠未結束,但帶來的震動與思考已浮出水面。
頂風作“案”與最大規模督查
環保部披露的數據顯示,督查進行3個月以來,該部派駐京津冀及周邊28個城市的督查組共檢查了32408家企業(單位),其中存在環境問題企業20602家,問題率達到63.6%。
記者來到菏澤時,環保部的強化督查工作已進行至第六輪次第二批。第二批第二十一督查組組長張治偉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們已在菏澤市待了半個月,剛進入菏澤市,每天隨機抽查企業均能發現問題,鄉鎮上隨處可見冒煙的煙囪、排放廢氣的鍋爐。11起企業擅自撕毀環保部門封條事件,就發生在他與第六輪次第一批督察組交接工作的前一天。
6月16日晚,環保部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第10周周報》中通報,督查組發現已被查封的“散亂污”企業撕毀封條違法生產事件16起,其中山東省菏澤市11起、德州市兩起,河北省邯鄲市、滄州市、河南省焦作市各1起。
環保部的通報材料披露稱,鄆城縣華北化纖有限公司涉及擅自撕毀封條、違規使用1臺6噸燃煤鍋爐,粉煤灰、煤渣露天存放,無防塵措施,揮發性有機廢氣無治理設施等。該公司負責化驗技術和機械維修的田玉將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解釋其撕毀封條再生產的原因時說,“我們不知道后果會那么嚴重,以為環保風頭可能一陣就過了,因為還剩下一些料沒用完,就想再干完這一單。”
田玉將說,華北化纖的鍋爐在今年4月底已被貼上封條,5月初發現封條被風刮走,但一直未重啟生產,直到6月中旬,迫于客戶催單的壓力,生產線上的工人便決定再次生產,但沒想到鍋爐剛點著,還在加熱階段,就被查處。最終,該企業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責任人被行政拘留7天。
記者來到華北化纖時,鍋爐房的屋頂已被揭開一半,鍋爐在通報下達的第二天從屋頂吊出,煙囪也被推倒,煤氣管道均被拆除,鍋爐房前的粉煤灰、煤渣也全部清除。
距離華北化纖有限公司不到500米的江北化纖也因撕毀封條、違規使用1臺無環評手續的10噸蒸汽鍋爐、1臺導熱油爐被通報。鍋爐現已拆除,企業暫時停產,原來有160余人的企業僅留下幾名工人。
江北化纖的工人刁兆敏說:“大家又不能干等著沒有收入,鍋爐工不懂法律,爬上爐子就把封條給揭了,老板事先并不知情。”
“清除‘散亂污’企業的難處,是人們意識難以轉變,(人們)常抱有僥幸心理。”張治偉說,他們督查工作的重心就是“發現新問題,排查老問題”。他曾在督查時發現,有些企業在門口豎著“鍋爐已清除、關門停產”的牌子,但進去之后仍燒著鍋爐。
張治偉說,為最大程度地發現問題企業,他們會刻意避開省道、大道,專門選取偏僻小道和郊外進行排查,并通過奧威互動地圖進行搜索定位,前往廠房集中分布的區域檢查。此外,環保部也會通過熱點網格分析法,利用衛星反演技術確定污染來源。
“為保證督查情況真實,我們每天排查的地方都是隨機挑選,早上出發前,才知道要去的縣城、鄉鎮,但也只是大致的方向。”張治偉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現場看到,當督察組到達一家企業時,會對現場生產跡象、鍋爐拆除情況、排污設施是否完善等進行詳細檢查,隨后要求企業出具營業執照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并在專用的“環境監察移動執法平臺”上對該企業的名稱和法人名字進行核對,確認企業類型、經營狀態、經營范圍,若存在問題,立即通過“執法平臺”上報,并通知當地環保部門立即進行整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封條被撕事件折射出藍天保衛戰的艱難。”菏澤市環保局局長張善甲認為,鄉鎮政府整治不到位,部分企業主法律意識、環保意識不強、對“散亂污”認識不到位等問題,都在一張張被撕的封條下暴露出來。
張善甲提到,很多“散亂污”企業在當地存在已久,甚至成為不少企業主的“生存之道”,轉變他們的觀念需要時間。
菏澤市環保局總工程師趙連柱解釋稱,菏澤屬于林木產品加工基地,以曹縣為例,由于擁有豐富的楊樹資源,曹縣木板廠的發展歷史近30年,已發展為伐木、削皮、壓板、加工、銷售出口的完整產業鏈,木材加工早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趙連柱稱,“散亂污”企業的整治主要由最基層的部門來承擔,面對動態變化且隱蔽性強的“散亂污”企業,鄉鎮政府缺少治理經驗,所以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在鄉鎮干部每天騎個自行車在村里轉,看看哪個地方有煙囪在冒煙,哪個地方有機器響,再納入整改取締范圍。”
張善甲表示,撕毀11張封條的企業均由鄉鎮政府和環保所進行查封,部分封條的粘貼手續并不規范。但他提到,粘貼封條需要走很多工作程序,首先要了解企業過失,調查取證,確認實施之后經過多次開會決議,再由單位領導批準。但有些鄉鎮為應付督察組和領導檢查,“頭天弄個封條給企業貼上以表整治態度”,并沒有進行相關備案。
張治偉在鄉鎮督查時,也發現了張善甲提及的問題。
環保部通報16家撕毀封條企業后,張治偉在鄆城縣黃安鎮又發現了3家撕毀封條的企業,分別為銀盛木業有限公司、翔云木業有限公司、祥泰木業有限公司。
一些當地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張治偉,他們采用“兩斷三清”的方式對上述“散亂污”企業進行治理,但斷了電后他們又私自接上,斷了水后也不影響他們生產,無奈之下,只得貼封條進行處理。
排查銀盛木業有限公司時,張治偉發現,被撕毀的封條就在鍋爐上放著,封條上沒寫日期,只蓋了一個“鄆城縣黃安鎮人民政府”的公章,整個車間彌漫著一股刺鼻的氣味。
黃安鎮副鎮長戚雪華承認鎮政府一共貼了5家企業的封條,但此前沒有粘貼封條的經驗,也不了解批復粘貼封條的相關手續。因為屢次勸告上述企業停止生產無果,“實在沒辦法了,就去打印了5張封條貼上。”戚雪華回應,沒寫日期應屬于工作人員的疏漏。
在環保督察人員看來,貼封條的整治模式與企業撕封條的沖動,恰恰折射出整治中雙方的較量。
一清到底的決心
張善甲認為,環保部對撕毀封條事件的通報給菏澤治理“散亂污”企業按下了“加速鍵”。這位剛上任1個月的環保局局長坦言壓力不小,但督察組的大力督察,環保部的持續通報“更加堅定了我們一清到底的決心”。
事發后,11家企業所在的5個縣的縣委、縣政府連夜組織執法人員對11家企業的燃煤小鍋爐進行拆除。此外,市政府制定了《進一步加快“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及燃煤小鍋爐取締淘汰實施方案》,確定6月18日至7月31日,對全市“散亂污”企業及燃煤小鍋爐進行一次拉網式清理整治,力爭7月20日前完成取締淘汰任務,7月31日前驗收完畢。
在7月5日的《菏澤市“散亂污”企業、燃煤小鍋爐取締淘汰進展情況日通報》中,“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整改提升工作已完成94.69%,燃煤小鍋爐取締情況已完成99.77%。
“我們原來計劃是5月底處理30%,7月底處理70%,9月底完成100%。”張善甲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自6月21日起,菏澤市環保局每兩天會向市政府上報一期《菏澤市“散亂污”企業、燃煤小鍋爐取締淘汰進展情況日通報》,記者對比前7期通報發現,“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整改總數增加了1147家,燃煤小鍋爐總數增加了3293個。
菏澤市市委書記孫愛軍也在6月26日的通報中批示:“各縣區要強化網格化管理,進行拉網式排查,不要遺漏一家‘散亂污’,一個小鍋爐。”
趙連柱說,菏澤市環保局對“散亂污”企業的整治標準有兩項:一是關停取締存在無證無照、涉嫌違法違規經營、高污染、高能耗、低產出等情況的企業;二是停產整治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境污染較小、能耗標準較低、安全基礎較好的“散亂污”企業。
記者隨環保部督察組在菏澤市定陶區半堤鎮隨機排查已停產企業時,宏達鑄造廠老板焦圣發剛把廠里剩余的40多噸鐵以較低價格賣出,機械設備也已關停多日。焦圣發說:“我們這行污染太重了,既然不環保,以后就不干了,去謀點別的出路。”
半堤鎮環保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對‘散亂污’企業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只要對方有能力和資金保障進行改造,并寫下愿意提升改造保證書,我們會給予緩沖空間,但7天內完不成,還納入取締處理,若企業沒有環評手續,一律納入取締處理。”
不過,也有人質疑:那些被取締的“散亂污”企業會不會到別的省份重起爐灶,形成污染轉移?
張善甲提到,“散亂污”企業治理不僅是菏澤市、山東省、乃至“2+26”個城市的工作,而是全國范圍內的工作,目前各省都在加快進行“散亂污”企業的整治。“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持續開展,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散亂污’企業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針對“散亂污”企業治理、整改后的產業恢復、升級問題,張善甲表示,目前各鄉鎮已在進行燃氣管道的鋪設工作,菏澤也在進行園區規劃的方案擬定工作,在園區建立大型燃煤供應中心或燃氣站,讓排污措施更加規范化、合理化。
張善甲說:“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不是給企業發展攔路,而是讓其改道,讓企業走得更遠。”(記者 蔣欣)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