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催人,風生水起。全面推行河長制短短半年多時間,從中央到地方高位推動、快速行動,出方案、定目標、建制度,一張張路線圖、時間表密集出爐。目前各省級方案全部完成,市縣鄉級方案緊鑼密鼓、壓茬推進。機構到位,河長就位,從江河源頭到海濱湖畔,無論大江大河還是支流小河,越來越多的河流有了健康守護責任人。
“河長上崗,水質變樣,挖淤泥、清河道,家鄉的望虞河變清了!”江蘇蘇州相城區居民們感嘆。“一場清河行動,讓臭水河變了,小時候的小垾河又回來了!”安徽蕪湖縣李家村農民們感慨。
……
全面推行河長制戰役已經打響,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生根,身邊的河流悄然發生變化,污染的河清澈起來,斷流的河歡奔起來。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河暢、水清、岸綠的美好圖景正變為現實。
河長守水有責,“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層層織密河湖責任網
這是一道繞不開的發展難題——
伴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新老水問題交錯交織,一些河流污染、河道干涸、亂采亂挖、湖泊萎縮,水生態頻頻亮起“紅燈”。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我們的水安全如何保障?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在云南大理洱海邊,習近平總書記“立此存照”,他叮囑當地干部:“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這是中央立足國情水情的決策部署和頂層設計——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有效舉措,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2016年12月意見出臺,河長制由地方實踐上升為國家行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中央改革辦直接督察,強力推動。
第一時間,部門聯動。水利部牽頭召開十部委視頻會議,全面推進;與環境保護部共同制定實施方案,提出力爭2018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加快形成全面治水合力。
改革爭在朝夕,各地快速響應。許多地方黨政“一把手”抓,一竿子到底。從改革方案到具體部署,做細做實,層層推進。半年時間,各省級方案全部編制完成,25個省份方案正式實施。
誰當河長?河長制核心是黨政同責,首長負責。29個省份明確省級總河長,許多地方黨政“一把手”出任總河長,“一把手”抓“一把手”,責任層層壓實。《意見》要求設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有的省份河長延伸到村。“‘一把手’任河長,既管水又管岸,反應鏈條縮短了,效率高了。”北京市水務局局長金樹東直言。
一張張責任網逐步覆蓋河湖。江蘇打造河長制“升級版”,管理體系由骨干河道擴展到10萬多條村級河道。福建省長擔任總河長,市縣鄉分別設立河長,村級設河道專管員,“從區域到流域、從大江到小河”,所有河流全覆蓋。
河長不是“冠名制”,而是“責任制”。在錢塘江源頭,去年底衢州5縣市區主要領導集中到任,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認河、巡河,簽承諾書,立軍令狀,確保一江清水。在江西遂川縣禾源鎮,新任河長、鎮黨委書記彭傳焱坦言壓力:“有問題找河長,我是包干河道的第一責任人。”
“給每條河流健康的承諾。”上海提出,今年底所有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到2020年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江西明確,到2020年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0%以上;福建提出,到2020年12條主要流域94%以上水質達到Ⅲ類,建成安全生態水系5000公里。
全面推行河長制,一條條江河煥發新的生命活力。
堅持問題導向,實行一河一策,系統治理綜合發力
河湖之病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治水千頭萬緒,河長怎么干?
全面推行河長制意見明確,各級河長肩負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六大任務。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統籌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實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這成了許多地方的行動指南。
治水思路在變——
浙江“五水共治”綜合發力,各級河長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各部門分工有別,攥起來形成一個拳頭。3年關停整治小企業3萬多家、養殖場5萬多戶,消滅6500公里垃圾河,基本清除了“黑臭臟”污染河段。
北京按照“先河外后河內、先支流后干流、先治污后生態”系統治水,推進清河、涼水河等流域水系生態治河和濱水綠道建設,完成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實施河道截污治污300公里,恢復和新增濕地4000公頃。
治水方式在變——
缺水的天津著眼于“治”,各級河長走馬上任,實現了河道精細化、數字化管理。“往年第一場雨,會把污水垃圾沖進海河,現在哪有問題立馬解決。”天津市水務局副巡視員梁寶雙說。
水網密布的上海“一河一策”分類治水:對黑臭河道,加強截污治污、調活水體、修復生態;對城區河湖,突出預防保護,實現水清岸綠;對郊區河湖,推進河道整治,打造美麗鄉村。
手段更多元——
“由過去部門負責上升為黨政首長負責制,河長制改變了部門各自為政局面,形成治水合力。”江蘇省水利廳副廳長張勁松說。
在陜西灞河,藍田縣委書記、縣長擔任區域河長,一攬子治河方案出臺,水務、環保、市政等部門聯合行動,填平砂石廠,清理河道垃圾,建村級污水處理廠,同時采取“柔性治水”,種植草藤植物綠化河堤,一系列綜合舉措讓灞河水變清,景變美。
江西南昌烏沙河,曾經河水像墨汁。整治烏沙河,當地成立河長辦,河長既管水又管岸,相關部門擰成一股繩,都把水質放在心上,難題不再難了。治污、添綠,烏沙河岸邊成群的鷺鳥又出現了。
行動更堅決——
福建漳州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紀律“三鐵治水”。各級河長按“一段一策”原則,針對突出問題精準治理:薌城區減少面源污染,建立無公害種植基地;龍文區強化制度約束,實施生豬禁養;華安縣加強生態整治,取締沿江采石開礦。治水帶來實效,九龍江水質達標率提升到92.3%。
更廣泛的影響在岸上。在江西靖安縣,凡是污染行業一律被拒之門外,縣委書記田輝坦言,河長制倒逼經濟轉型,縣里關停整治規模養殖場,打造全域旅游,讓更多人吃上“生態飯”。重慶市榮昌區針對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出臺方案,將全區河流河岸200米范圍內設為禁養區。
全面推行河長制,各地掀起河湖綜合治理的新高潮。量水發展、以水定成、以水定產,正成為許多地方的自覺行動。
長效機制加快建立,推動常態化治理,讓河湖有人管、管得好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長制能否實現“河長治”,制度保障是關鍵。
嚴格督辦考核。水利部建立河長制督察制度,派出16個督查組逐省查看,“一省一單”反饋結果和整改意見,并將其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內容。環境保護部將河長制考核納入中央環保督察。
河長必須守水有責、守水盡責。各地也出臺嚴格考核辦法。在江蘇無錫,治水成了“一票否決”的硬任務,對工作不力者動真格,17名河長因不達標被約談。在天津,河長“月考”排名,定期曬成績單,并與“以獎代補”資金和干部實績掛鉤。在浙江,30個省級督查組每季度明察暗訪,強化問責,探索“下游考核上游”“你點我查”等機制。
制度保障,變集中式治理為常態化治理。江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健全穩定投入機制,省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4億多元,市縣兩級每年投入近2億元。上海梳理河長“問題清單”“責任清單”“項目清單”,將河長制工作任務實行全過程目標管理。江西省率先實行全境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對水質改善好、節約用水多的縣加大補償。山東淄博臨淄區針對河道 “六亂”現象,確權劃界,落實責任,實施量化考核,探索出一條長效管用、科學規范的河道管理機制,河道環境改善,周邊公園綠地成為群眾休閑的好去處。
管理方式不斷創新。洱海湖畔,云南大理州推行網格化管水,縱向以河道溝渠為主線,橫向以村莊、農田、濕地、庫塘為對象,分片包干、責任到人,不留死角,“高原明珠”重現生機。四川遂寧探索“河長+警長”模式,公安部門協助河長,聯手打擊涉河涉水違法行為,同時為截污、水域管理、清障拆違等工作提供執法保障。
河流管得好不好,讓群眾說了算。安徽在河流顯要位置設立“河長公示牌”,接受社會監督。浙江杭州,百姓可以通過手機APP找河長投訴。福建三明市實行“易信曬河”“微信治河”。河長制帶動全民治水熱潮。天津聘請河道社會監督員407名,帶動全社會參與節水、護水。浙江涌現出一批“企業河長”“鄉賢河長”“河小二”等民間河長。江蘇推廣政府購買服務,48%的河段實行了社會化管護。
全面推行河長制實現良好開局,但也要認識到,河長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河湖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深入推進河長治水管水,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才能保護好河流健康生命,讓美麗中國漸行漸近。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