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整治“散亂污”企業是打好藍天保衛戰的一個重要舉措,直接效益是環境質量的提升,而更深層次的作用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散亂污”企業滋長蔓延以至于今日尾大不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多年來一些地方對這類企業把關不緊、監管不嚴。有的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對“散亂污”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由于監管力量有限,只好抓大放小;有的雖經多次整治,但是由于矛盾、困難交織,難以斬草除根。這些企業工藝落后、管理混亂、超標排放嚴重,大都分布在城鄉接合部及農村地區,不但給日常監管帶來難題,而且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質量。
“散亂污”企業很多都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屬于落后產能,多集中在低端產業,以小型制造加工企業為主,不僅污染嚴重,而且消耗大量的資源能源,經濟效益不高,對環境污染的“貢獻”卻不小。這種企業多了,對地方的經濟發展不僅沒有多少好處,反而阻礙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了轉型發展的負擔。
環保強化督查把重點聚焦在整治“散亂污”企業身上,對于改善環境質量來說,是對癥下藥;對于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來說,是找到了切入點。加大整治“散亂污”企業的力度,有利于地方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有助于優質企業拓展市場空間,加快發展步伐。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應該把強化督查看作是使自己走上轉型發展之路的一次涅槃重生。
“散亂污”企業看起來數量很多,但實際上對地方經濟貢獻并不大,相反卻破壞了環境,損害了長遠發展的利益。可以說,繁榮只在表面,危害卻在深處。地方政府應痛下決心,對“散亂污”企業實行分類施策,做到關停取締一批、治理改造一批、加強監管一批。借助整治“散亂污”企業之機,優化產業布局,提高準入門檻,鼓勵發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進產能,培育一批科技型、創新型、帶動作用大的企業,為未來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如果環境問題解決不好,發展既快不了,也好不了。整治“散亂污”企業,短期內會帶來陣痛,但從長遠來看,將使企業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