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董 卿 從春龍
“一號機組冷試已經完成,熱試進展非常順利,預計今年7月就能并網發電。2號機組主泵全部到場。”3月7日,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熱試是核電站調試到發電的里程碑節點,終于可以用上核電了。
核電等重大建設項目,常引發所在地群眾負面情緒,即所謂的“鄰避效應”,其實質是群眾對發展權、環境權的深度關切。從2009年正式開工,海陽核電項目進展順利,地方對于項目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保障,沒有出現一例上訪和群體事件。海陽市以科普到位、補償到位、共享到位、監督參與到位“四個到位”,有效回應了群眾對于發展權、環境權的深切關注,找準了經濟利益與環保利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兩個平衡點,探索出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新路徑。
驅車行駛在冷家村,寬闊的街道,一排排紅瓦白墻的新房,不少村民在清理漁網。這個村是個移民村,2005年冷家村跟董家村從現在核電廠的位置“空降”到10公里外。短短25天時間,兩個村1042戶完成了搬遷。
“政府給每戶村民蓋好了房子,劃了耕地,還按照面積給予安置補償。新村建筑面積比原來增加了20%,住宅、學校、漁需倉庫、村委辦公室、醫療室一應俱全。”海陽核電裝備制造工業園工委書記、管委主任李恩清說,這些村民為核電的發展作出了犧牲和貢獻,企業和政府每年都會登門慰問,了解村民的需要,給予一定幫助。
張家莊村離一號機組直線距離不過一公里,村中隨處可見核電科普墻,村民對核電絲毫不陌生。為承擔起企業對駐地的社會責任,核電廠積極助力村莊打造美麗鄉村,幫助粉刷墻壁,硬化道路,逢年過節都會到村中慰問。
“很多人對核電的排斥,是因為不了解。這些年來,我們走出去、請進來,做了大量核電知識科普。”山東核電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副經理梁軍告訴記者,僅2016年就開放10余次,邀請7000多人次走進核電。坐落于煙臺高新區的山東核電科技館,去年就接待了10000多人次。
1號機組非核蒸氣沖轉試驗成功、2號機組汽輪機盤車投運成功、2號機組主泵全部到場……在核電裝備制造工業園區的官網上,核電廠的每一步進展,都會第一時間披露。從技術原理到工程進展,外界可以隨時了解核電廠的進展。
“對于質疑核電的人,我們更要抱一種包容、開放的心態,這樣才能打消公眾的顧慮。”梁軍說,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住得離核電站越近的人,比如附近的村民,因為對核電了解的非常多、非常透徹,反而沒有外界那么多的顧慮。
“核電項目對于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讓群眾共享發展權和環境權,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李恩清告訴記者,海陽市依托核電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設立了山東省海陽核電裝備制造工業園區。截至目前,已投產、在建和預計投資過億項目17個,總投資預計1600多億元。周邊村民感受最深的是,隨著園區的建設,看病、購物、工作更方便了。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