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編制《規劃》具有什么重大意義?
答:《規劃》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綱領性文件。編制實施《規劃》,貫徹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承載了全社會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新期待,體現了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突出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編制實施《規劃》,是落實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舉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做好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確立了頂層設計、戰略方向。編制實施《規劃》,就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結合工作實際落實為生態環境保護的施工圖。我們要堅持把握大局、審時度勢、科學謀劃,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書寫好加快實現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環保答卷。
第二,編制實施《規劃》,是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對環境保護領域具有方向性、決定性的重大影響,是“十三五”環保工作頂層設計的理論指導和基本原則。編制實施《規劃》,要求我們把五大發展理念真正地落實到環保工作中去,以創新突破瓶頸,以協調促進平衡,以綠色補缺生態,以開放加強融合,以共享激發動力,補齊社會發展中的短板,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面小康社會普惠的公共產品和民生福祉。
第三,編制實施《規劃》,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的迫切要求。當前,公眾對良好的生態環境消費需求顯著提升,補齊生態環境短板離不開政府、企業和社會共治,良好生態環境是檢驗我們工作的試金石和標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編制實施《規劃》,把這些短板問題納入規劃、納入當前各項工作,就是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具體行動,通過加大環保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一抓到底,久久為功,讓人民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享有更多的“獲得感”。
第四,編制實施《規劃》,是落實環境保護“一個核心、一個制度、三大戰役、實現管理五化”的有效途徑。《規劃》構建了環境保護的全新總體戰略布局,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政策措施。編制實施《規劃》,將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提高生態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更能促進生態文明領域改革取得更大的新的進展。
問:《規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答:一是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充分體現和具體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部署與要求。突出落實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強化生態空間管控;突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去除落后和過剩產能,促進企業加快升級改造;突出綠色科技創新引領,推進綠色化與創新驅動深度融合;突出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強化京津冀地區環境協同保護,細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深入推進“一帶一路”綠色化建設。
二是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部署“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工作。《規劃》突出環境質量改善與總量減排、生態保護、環境風險防控等各項工作的系統聯動,將提高環境質量作為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的核心評價標準,將治理目標和任務落實到區域、流域、城市和控制單元,實施環境質量改善的清單式管理,深入推進各項工作。
三是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求,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圍繞“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治理體系”,從明確責任、加強監管、提升能力、完善機制入手,以環保督察巡視、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環境保護責任;以環境司法、排污許可、損害賠償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以稅收政策引導、資源環境價格改革、綠色金融等強化市場激勵機制與市場主體培育;以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治理體系。
四是堅持“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較以往的五年環境保護規劃,增加了生態保護修復內容,明確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修復協同聯動,專章對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出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要求以“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為指導,系統推進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濕地等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擴大生態產品供給,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五是強化綜合治理,協同推進工業達標排放、治污減排和風險防范。《規劃》強調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綜合治理、協同推進。以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為抓手大幅度削減污染物存量;以推進骨干性工程為抓手實施污染減排,以排污許可落實治污減排責任;以重金屬、危險廢物、化學品、核與輻射等重點行業為抓手,提升風險防控基礎能力,系統構建事前嚴防、事中嚴管、事后處置的全過程、多層級風險防范體系。
問:《規劃》中提到要改革生態環境治理基礎制度,請問有什么具體改革舉措?
答: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十三五”將重點推進建立完善規范的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全面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培育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污水垃圾處理市場主體,開展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試點,完善重點區域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環境保護督察巡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改革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目前,已印發實施《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培育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污水垃圾處理市場主體方案》《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實施計劃(2016-2020)》《“十三五”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對9個省份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在7個省份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編制完成《環境保護部門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實施辦法》,研究上報了《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方案》《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其中《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已于2016年11月1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9次會議審議通過,其他改革舉措正在有序推進。
問:重大工程是規劃實施的重要保障,請問《規劃》在重點工程投資方面有什么考慮?
答:為保障《規劃》任務的落實,帶動全社會環保投入,《規劃》提出了“環境治理保護重點工程”和“山水林田湖生態工程”兩大類25項重點工程。工程投資方面,鼓勵建立多元化投資格局,多渠道籌措資金,主要以企業和地方為主,中央財政根據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原則給予適當支持。
要積極優化創新環保專項資金使用方式,加大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的要求,整合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資金。不斷完善使用者付費制度,支持經營類環境保護項目。積極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探索以資源開發項目、資源綜合利用等收益彌補污染防治項目投入和社會資本回報,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準公益性和公益性環境保護項目。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環境保護基金。鼓勵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和社會捐贈資金增加生態環保投入。
問:《規劃》中提出,各級人民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請問,將采取哪些措施,依法推動各級政府有效履行環保責任?
答:在推動落實各級政府環保責任方面,將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扎實推進中央環境保護綜合督察。開展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做出的重要制度安排。2015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要求從2016年開始,每兩年左右對全國省(區、市)督察一遍。二是組織開展環境保護督查,并根據綜合督查結果進行約談。三是強化約談、限批等措施,促進地方政府采取措施積極整改。四是加強對地方考核和通報。2014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考核辦法后,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按年度對地方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并及時將結果向國務院報告,考核結果不僅作為對各地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也作為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重要依據。目前,環境保護部正在抓緊組織制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考核辦法。
問:“十三五”期間如何推動環境保護公眾參與?
答:當前公眾的環保期盼與日俱增,參與范圍在擴大、程度在加深,環保工作方式正經歷由自上而下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轉變。“十三五”期間,為進一步推動形成環境保護全民行動的良好局面,將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化公眾參與工作。
一是圍繞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積極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發布平臺,向社會宣傳《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環保工作最新進展和成效,營造“同呼吸 共奮斗”輿論氛圍,動員公眾積極踐行低碳、環保、綠色的生活方式。
二是強化制度建設,全面指導和推進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工作。環境保護部將制定和實施重大項目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計劃,在建設項目立項、實施、后評價等環節,有序提高公眾參與程度。定期到各地就這些規章制度貫徹落實情況進行指導、檢查,總結經驗,建立公眾參與示范試點,帶動全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工作開展。
三是全面推進環境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提升環境信息和數據通俗性和便民度,幫助公眾及時獲取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狀況、重要政策措施、企事業單位的環境信息、企業環境風險及相關應急預案信息、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等。今年10月,全國12369環保舉報平臺在全國范圍內上線使用。目前,環境保護部已開通環保部官方微信微博,借助多種渠道,全面推進大氣和水等環境信息公開。推進企業發布環境社會責任報告,把政府和企業同時放在陽光下,加強社會監督,健全反饋機制。
四是拓寬公眾參與渠道,支持環保社會組織健康有序參與環境保護。充分發揮環保組織積極作用,印發《關于加強對環保社會組織引導發展和規范管理的指導意見》,為環保社會組織有序有效開展工作提供政策保障。進一步加大對環保社會組織的培訓力度,通過完善增加項目資助、購買服務、支持公益訴訟等方式,引導環保社會組織帶動廣大環保志愿者有序參與環保。廣泛凝聚社會力量,最大限度地形成治理環境污染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
問:如何保障《規劃》實施?
答:貫徹落實《規劃》,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宣傳《規劃》。以《規劃》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為重點,說清楚、講明白,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二是明確任務和分工。將《規劃》重點任務根據有關職責進行分工,明確部門責任,將約束性指標分解落地,統籌部門協同推進規劃實施。三是落實重大工程和改革措施。建立項目庫,強化項目推進機制,積極推動重大改革政策盡快落地。四是推進社會共治。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暢通公眾監督渠道,積極組織廣大群眾有序參與和監督規劃實施。五是開展評估考核。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定期監測評估考核,2018年底進行中期評估,2020年底進行終期考核,考核結果向國務院報告,向社會公布,納入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