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報道,河北省石家莊市要求制藥、水泥、鑄造、鋼鐵等行業采取臨時性停產、限產措施,同時對機動車實行單雙號限行。對此,有人支持,認為這是治理大氣污染的必要舉措;也有人質疑甚至反對,尤其是一些相關污染企業。
今年10月以來,石家莊成為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PM2.5濃度均值比區域內城市均值高出近60%。很顯然,其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已經大大超出了環境容量,污染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對這類城市來說,必須堅持治標和治本相結合,既要著眼長遠調整產業結構,也要立足當下污染形勢采取一些臨時性的應急措施。
從改善環境質量、保障公眾健康的角度出發,對一些重污染行業企業實施停產、限產措施,可以說是不二之選,不僅必要,而且必須。這勢必觸及相關行業企業利益,引發一些不同意見、不同聲音。這也很正常,估計當地政府對此也有一定預判,不必有太多顧慮,更不能因此影響大氣污染防控大局。
當然,對企業來說,停產、限產一定程度上會使其短期利益受損,剛開始實施時企業很可能會表現出不習慣、不理解。然而,減少污染物排放本就是企業的義務,有些污染企業所謂的經濟利益本身就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類似的管控措施實際上早就應當實施。
停產、限產措施名單中的企業,往往都是對大氣污染影響較大的重污染企業,采取一定的管控措施,能有效降低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削減重污染天氣的污染峰值。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近些年各地采取錯峰生產等措施并不鮮見,在一些地方已經成為慣例。秋冬季是大氣污染多發時節,污染企業對于上述管控措施應早有心理準備,早做預案。
類似石家莊市這樣的強硬措施,無異于給污染企業傳遞了明確的信號,企業必須在通過工藝革新減少自身污染物排放和停產甚至破產之間做出抉擇。事實上,通過科技創新減少自身污染物排放,將減排壓力轉化為轉型發展動力的成功案例并不鮮見。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牽涉的利益方眾多,短期來看,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公眾而言,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所難免。但從公眾健康的大局、改善環境質量的大勢出發,各方不妨對治理措施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強力治污不僅必要而且必須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