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巴黎協定》就從達成到生效并具有法律約束力,展示了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巴黎協定》的正式生效,體現出各國在全球治理中秉持加強協調溝通、最大程度凝聚共識這一原則的重要性。中國以身垂范,用實際行動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在即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國大會上,各國應當繼續發揚協商溝通精神,為人類共同的家園提供安全保護
11月4日,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將正式生效。這一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在人類氣候治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展示了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截至今年11月1日,共有92個締約方批準了《巴黎協定》,其溫室氣體排放已占全球總量的65.82%。按照規定,當至少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方簽署并批準加入,且其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占全球總量的55%以上時,《巴黎協定》才會生效。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巴黎協定》從達成到生效并具有法律約束力,這樣的速度在人類全球治理和應對共同挑戰的實踐中實屬罕見。《巴黎協定》的正式生效,體現出各國在全球治理中秉持加強協調溝通、最大程度凝聚共識這一原則的重要性。中國作為這一原則的推動者和實施者,以身垂范,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全球氣候治理的大步向前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在巴黎氣候大會召開之前,中國就以實際行動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中國根據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國際責任,確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動目標。其中具體的指標十分突出,如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等。中國將這些指標寫入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充分表明中國減排的決心和力度。同時,中國國家政策文件中也納入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內容,比如,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單位GDP能源消耗年均累計下降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年均累計下降18%”的目標。
在《巴黎協定》溝通簽署過程中,中國與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保持密切溝通協調,通過“基礎四國”“立場相近發展中國家”等談判集團,加強了發展中國家內部的團結與合作,為推動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巴黎協定》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巴黎協定》生效進程中,中國行動也作出了貢獻。9月初,中美兩國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期間,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交了批準文書。此后,歐盟、巴西、印度等重要經濟體相繼批準。在本屆G20峰會上,中國積極推動峰會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實施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得以突出,這也成為杭州峰會的關鍵性成果之一。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之中,中國從未放松對自身的要求。11月1日公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6年報告》顯示,中國積極采取強有力政策行動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比如,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2%,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所提出的11.4%的目標。這些進展,充分彰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行動力。
再過幾天,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國大會就將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這次氣候大會是《巴黎協定》生效后的第一次締約國大會。各國將談判落實《巴黎協定》規定的各項任務,提出規劃安排;督促各國落實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承諾。馬拉喀什會議將在公約原則和規定的指導下,落實各國的自主行動。各國應當繼續發揚協商溝通精神,為全球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穩定框架,為人類共同的家園提供安全保護。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