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較為明顯,不時出現的霧霾天氣給環境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帶來了不小挑戰。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落實到大氣污染防治層面,跨區域協同治理成為解決這一挑戰的必然選擇。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區域聯防聯控成效初顯。2016年環保部監測的相關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有所改善。其中,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9.7%,同比上升21.5個百分點。然而,目前的京津冀協同尚處在初級階段。近年來,為治理大氣污染,保證京津兩地的生態環境,污染相對較重的河北省能耗強度和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但地方經濟運行壓力陡增。隨著節能減排要求的進一步提高,生態補償機制的缺失恐會讓環境治理協同行動陷入在不同層級政府間相互博弈、難以協調的困境。
為了進一步提升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能力,建設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實現2020年京津冀地區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的目標,當前應繼續深化區域協同機制,特別是形成全方位、高層次的生態補償機制,以保障區域內不同功能區都能實現公平、和諧、良性發展。今年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就指出,實施生態保護補償是調動各方積極性、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深化區域協同發展的制度保障。
追求成本與收益的平等是各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大氣污染治理的基本條件和重要驅動,而生態補償制度是短期內化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難題的有效途徑。生態產品的公共物品屬性使得生態補償無法依靠市場供給實現。因此,生態補償制度的建立健全必然要以政府為主導力量,以配置公共資源的財政政策為主要工具,這對于發揮地方政府、企業及個人等多主體的積極協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講,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統籌大氣污染治理生態補償的頂層設計工作。首先要打破目前京津冀行政格局的局限,整合三方建立起跨越行政區劃的區域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制定有利于京津冀生態環境和社會統籌發展的公共財政體系,完善跨行政區劃的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出臺一體化的財政補助辦法,構建生態補償的產業扶持政策,重點扶植生態項目、大氣污染治理項目。其次,從國家層面建立大氣污染治理生態補償的相關法律法規,認定大氣污染賠償者為責任方即賠償主體,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和恢復者為受益方即生態補償對象。再次,建構起對京津冀大氣污染賠償、生態補償方面評估的指標體系,科學制定補償依據、補償標準、補償要素、補償范圍、補償模式等具體內容,使得區域內不同主體的決策充分考慮其所產生的社會效益或成本,進而實現外部效應的內在化。
完善縱向轉移支付制度。在中央對地方的縱向生態補償中,綜合考慮京津冀不同區域生態功能、生態保護成本、區域發展水平、財政收入等要素,擴大生態補償的范圍,著重向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等地區傾斜,將生態保護的努力程度、大氣污染物減少量作為獎勵指標,對生態環境改善地區進行獎勵性一般轉移支付。
加快建立區域橫向生態補償制度。當前地區生態補償轉移支付的嘗試主要集中在省內地區,省際橫向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在實踐中進展緩慢。目前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推動了環境保護與生態補償的跨省合作,但并未涉及政府間的財力轉移。可以借鑒青島市和石家莊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方案的相關做法,在京津冀PM2.5源解析結果基礎上,以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改善情況為統一考核指標,以各地區的主要兩項污染物作為核心考核指標,建立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提升地區維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相關配套措施。將區域發展與生態補償相結合,以政策優惠、對口援助、資金支持促進生態保護地區發展,建立生態保護地區以生態環境指標為主的績效考評機制,消除其發展的制度束縛。合理界定中央、地方政府生態補償的事權、財權,中央財政考慮不同區域生態功能因素和支出成本差異,通過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系數等方式,逐步增加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完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建立省級生態保護補償資金投入機制,加大對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域的支持力度。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生態補償機制。將政府主導與企事業單位投入和公眾參與相結合,建立企業動態排污數據庫和企業環境保護信用檔案,加大對企業主動減排治污行為的信貸支持力度。對于信用良好的企業,給予稅收補貼、優惠貸款等方面政策的適度優惠,對于信用較差的企業,應執行更嚴格的應急減排要求,并禁止在區域內給予財稅、土地及金融政策方面的優惠或補助,倒逼企業退出市場或轉型。有效調動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構建普通民眾參與大氣環境公共治理機制。將生態補償財政主導與碳匯、排污權交易等市場方式相結合,在政府引導下,依靠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探索京津冀區域的碳交易、排污權交易的模式。
?。ㄗ髡邌挝唬荷綎|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山東大學管理學院)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