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急需關注長江沿岸生態修復和污染防治等相關問題,嚴格落實沿江各省市屬地管理責任,深入開展全方位的環境綜合整治。
◆叱狼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月5日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加強長江資源環境保護,從宏觀上看,固然有產業結構、工業布局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全流域沿江各地逐步實現戰略性優化調整。不過筆者在基層調查認為,當前急需關注長江沿岸生態修復和污染防治等相關問題,嚴格落實沿江各省市屬地管理責任,深入開展全方位的環境綜合整治。
筆者近日通過走訪,了解到目前長江沿岸生態修復和污染防治主要存在5方面突出問題。
生態岸線的劃分不夠清晰。在不少地區的長江岸線建設管理規劃中,雖然明確提出了生產岸線、生活岸線和生態岸線等內容,但缺乏約束性措施,以至于按照類別實際劃分時,往往含糊不清、模棱兩可。即便能夠勉強區分清楚的,往往用于港口碼頭、化工園區等方面建設的生產岸線比例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長江的生態自凈能力。
污染物收集處理能力不足。對船舶的洗艙水、生活污水接收處理能力較為薄弱,不少地區目前尚未建立船舶油污水等污染廢棄物的集中堆存處置點,需要經外包單位收集后,運往外地有資質的處置單位進行處理。但受人力等方面制約,處置過程尚不能做到閉環全過程監管,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的效果自然也就缺少保障。
岸電系統建設積極性不高。由于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和船舶岸電系統改裝的前期投入費用相對較高,而效益回收周期又比較長,導致港口碼頭企業,特別是船運公司對岸電系統建設和改造不夠積極主動。此外,由于船舶靠泊作業時間往往較短,靠岸改接岸電會增加人力和時間成本,以致于已建港口岸電系統實際利用率偏低。
個別入江支流水質亟待改善。近年來,沿江各地均實施了長江流域規劃斷面環境綜合整治,長江干流和入江支流水環境質量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由于僅對各入江支流斷面明確了達標目標,卻沒有明確達標時限和考核要求,致使個別入江支流截污控污措施落實不到位,水質改善較為遲緩,斷面水質存在“穩定不達標”或“達標不穩定”的問題,個別入江支流甚至仍為劣Ⅴ類水質。此外,個別斷面偶有特征污染因子超標現象。
環境污染應急處置能力較弱。目前少數沿江地區仍未建立溢油防控中心,部分已建的溢油防控中心還存在人員不足、設備短缺、應急物資儲備較少、快速響應能力不夠等問題。個別地區雖然已經制定了突發事故應急預案,但應急預案未能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及時修訂完善,預案針對性相對較差。再加上應急演練時往往按照腳本走流程,缺乏實戰性,致使船舶污染應急處置能力總體偏弱。
面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沿江各地應充分認識和正確把握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關系,站在對歷史和未來負責的高度,從沿江億萬人民群眾安全用水的角度,進一步增強實施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長江經濟帶共涉及11個省市,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產業規模最大的沿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因長江而構成一個相對統一的生態整體,共同分享長江的生態環境容量。這也就決定了任何一個地區都無法在長江生態環境破壞中獨善其身,也不可能獨自承擔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重任。
鑒于此,沿江各省市要按照中央審議通過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批復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環境保護部即將出臺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交通運輸部印發的《船舶與港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5—2020年)》等文件中關于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部署和要求,結合當地長江經濟帶建設和保護現狀,在加強區域內污染防治的同時,與其它省市齊心協力﹑精誠合作,多措并舉,迎難而上。
對此,筆者建議,應通過開展“五個強化”,持續推進長江沿岸生態修復和污染綜合防治工作。
強化長江生態岸線的劃分和管理。首先,沿江各省市應盡快劃定生態岸線、生活岸線、生產岸線的長度、范圍、用途、責任地區等基礎性內容。對于生態岸線比例較小的,要采取有效措施,逐年擴大生態岸線長度。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岸線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嚴防生態岸線建設規劃“朝令夕改”,同時明確生態岸線只準實施生態修復等相關活動,嚴禁以營利為目的,假借各種名義實施商業開發。第三,要建立生態岸線達標建設評估考核機制,定期對生態岸線生態建設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和考評,監督各地要用生態的理念建設生態岸線,嚴防生態岸線建設做樣子或者重建設、輕管理等不良現象。
強化港口船舶污染治理能力建設。圍繞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全過程,打造由交通、港口、環保、水利、發改、經信等部門協同聯動的監管機制,制定和實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置防治方案。督促港口碼頭單位完成船舶污染物設施建設和改造,將船舶洗艙水排至岸基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切實增強船舶污染物收集和處理能力。要對所有船舶建立健全油污水、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回收處理申報、接收、處理、銷毀登記備案和檢查制度,并對船舶污染物收集處置服務單位實行準入制,規范船舶污染物處置行為。此外,要進一步加強港口污染防治,新建港口碼頭在設計、建設、驗收等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環保設施“三同時”要求,對已建成的港口碼頭按照環保標準實施更新改造,健全港區碼頭污染防治制度,確保港口碼頭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妥善處理,堅決杜絕港口碼頭污水直排、固廢亂扔等現象發生。
強化港口岸電系統建設和使用。當前沿江各地均相繼出臺了綠色循環低碳港口建設實施意見或港口岸電系統指導意見,對港口岸電系統建設作出了明確部署。筆者認為,推進港口岸電系統建設,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激發港口碼頭企業的內在動力,否則難免會出現岸電系統不推不建、建也不用等問題。要充分利用經濟杠桿,增強港口碼頭企業建設和利用岸電系統的主動性,通過稅費改革或以獎代補等方式,使岸電系統建設得好、利用率高的港口碼頭企業在經濟上適當嘗到甜頭,反之則要予以嚴懲,甚至依法吊銷其《港口經營許可證》。
強化入江支流環境綜合治理。入江支流水質不改善,提升長江干流水質也就無從談起。而入江支流達標整治目前僅有水質目標卻沒有考核要求,效果難以保證。因此,要盡快建立健全長江流域規劃斷面考核體系,明確水質改善目標、達標年限等具體的考核要求。對于入江支流上游建有電鍍、礦產、印染、冶煉、化工等工業行業的,監測斷面除了明確常規因子達標要求外,還要明確特征因子濃度指標,以進一步加強特征污染因子防治。在實施長江流域規劃斷面考核中,要落實定期通報制度,對于入江支流環境治理工作滯后、水質改善不明顯的,要適時啟動區域限批或約談問責機制,督促支流污染治理責任地區持續、深入開展入江支流環境整治工作。
強化污染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沿江地區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要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加快溢油防控中心建設,完善應急資源儲備和運行維護制度,強化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補充和改善應急裝備,堅決避免溢油防控中心“掛空擋”的現象。要根據本地長江段的水文特點、船舶通行情況和港口碼頭建設情況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修訂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尤其是?;愤\輸較多的水域,要針對可能發生的各類意外情況,深入研究、細致分析,進一步增強應急方案的針對性。要統籌開展相關部門水上污染事故應急能力建設,加強實戰應急演練,通過演練磨合和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能力。同時,在演練中檢驗預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并查缺補漏、揚長補短,切實提升油品、危險化學品泄漏等突發性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