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已經接近極限。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7月29日稱,環境問題說到根子上是一個資源能源的消耗問題,沒有資源能源的消耗就不存在環境問題。他提出,有關綠色制造的政策法規機制仍有待完善。環保部科技司副巡視員胥樹凡說,迫切需要從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來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這是記者從中華環保聯合會29日主辦的“推進綠色制造、助力綠色發展”研討會上獲得的信息。
高云虎說,去年,我國消耗了43億噸標準煤;同時,石油的進口接近60%,天然氣的進口接近三分之一。資源的消耗也非常大,主要包括鋼鐵、銅、鋁、鉛、鋅,而且,這些資源的進口占世界貿易量的70%。“能源資源的大量消耗,必然帶來環境問題。”高云虎說,工業是能耗消耗的主要領域。
據他介紹,目前,從污染物的排放來看,工業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占到90%左右,氮氧化物的排放占到70%,煙粉塵的排放占85%左右,重金屬的污染、持久性的有機物這些幾乎都來源于工業生產。
高云虎說,工業粗放發展也導致了資源能源消耗高,對環境影響加大。再加上資源利用的效率比較低,必然造成更多的環境污染。
就我國綠色制造,高云虎認為,企業行業和區域綠色發展水平不均衡也是一個問題。在他看來,大企業的總體綠色管理水平比較高,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的水平還是比較低。
高云虎說,另一個問題是,行業之間不太均衡,重化工業總體排放量比較大,“沿海地帶,因為發展階段已經進入后工業化社會,所以,綠色發展的水平相對比較高一點。但是,有些地方還在大力招商引資,處在饑不擇食的階段,這些地方節能減排問題就非常嚴重。”他認為,綠色科技創新能力對工業綠色發展支撐也不足。
在他看來,政策法規機制這方面也有待完善。“目前,我們有了新環保法。過去我們的法律基本上都是沒有牙齒,很難讓違法者付出代價,違法的成本與守法的成本相比,尚沒有讓違法者受到懲戒。”高云虎說,政策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完善法律,加強執法。
“政府應該在環保、能耗、安全、質量這些方面,給企業一個公平競爭環境。”高云虎說,現在企業利潤都很低,守法企業成本要高,違法企業成本會低。在這些方面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
高云虎稱,為了推進綠色制造,實現工業綠色發展,國家制定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十三五”規劃》。同時,制訂了《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
他說,目前,空氣質量,特別是PM2.5,與聯合國規定的標準差的很遠,跟發達國家差的更遠,“所以,我覺得必須在制造強國里面,把綠色制造任務加進去,并加速實現。”高云虎說,綠色制造的核心是資源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清潔生產水平的提升。
他透露,目標方面,主要包括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規模以上的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單位GDP能耗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同時,還有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的提升,主要是用水量下降23%,固廢提高73%;潔生產水平,污染物強度下降20%。”高云虎說,綠色制造產業的產值要達到10萬億,綠色低碳能源在工業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以上等等。
胥樹凡則稱,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環境保護的壓力持續增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遠遠超過環境的容量,工業領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模式并沒有徹底改變。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從構建產品設計、制造、使用到報廢這樣一個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資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的綠色制造體系。
他提出,通過工業制造領域的綠色化,改進和推動污染物減排,并提供綠色化、生態化的產品,通過推進綠色制造,減少生產過程和產品本身釋放污染,滿足環境保護的需要。
胥樹凡說,環保部門將配合財政部、工信部在企業中推行環保、推行環保領跑者制度,通過政策激勵引導企業向領跑者看齊,提升行業和企業的綠色化水平。
他提出,在結合各地實施大氣、水、土壤等污染物防治行動計劃的同時,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清潔生產法,大力推進重點地區、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和清潔化改造,形成貫穿生態全過程的清潔生產體系,引導企業不斷進行清潔化改造,實現綠色發展。
來源: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