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報 記 者 劉 磊 馬景陽
本報通訊員 劉巨貴
近日,受靜風等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淄博市環境空氣質量急劇惡化,空氣質量指數(AQI)一度達到全省最高。為此,5月23日,淄博市委、市政府組織各區縣政府、相關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召開緊急會議,啟動氣象不利條件下環境應急機制。
啟動環境應急機制
空氣質量指數(AQI)一度達到全省最高。特別是PM10,高達335微克/立方米,為中度污染。“經分析,此次污染過程主要為本市大氣污染物排放較大所致,主要因素為張店中心城區南部、臨淄區南部齊魯化工區工業污染和各建成區的建筑施工、渣土運輸、拆遷工地、道路運輸揚塵污染等。”淄博市環保局局長于照春分析。
針對空氣質量出現變化,5月23日的淄博市委、市政府組織各區縣政府、相關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召開的緊急會議,專題研究建立氣象不利條件下環境應急機制
當晚,由相關部門組成9個聯合檢查組,由淄博市環保局黨組班子成員和各區縣長、分管環保工作的副區縣長帶隊,對8個區縣和高新區、文昌湖旅游度假區展開專項行動。全面排查主要污染物、污染源、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相關情況,特別是著重排查建陶、碳酸鈣、電力等行業,立查立改。個別區縣采取了更加嚴格的應急措施,淄川區要求從當日17點起,轄區內電力企業限產或管理減排30%;轄區內水泥、建陶、化工、工業鍋爐、通過環保驗收的磚瓦企業等燃煤企業和使用天然氣且通過環保驗收的耐火材料企業分別限產30%。
同時,淄博市直有關部門針對主要空氣質量指標異常情況,立即進行了專項檢查。淄博市住建局、城管執法局對建筑拆遷等施工工地灑水、噴霧等抑制揚塵污染措施進行了嚴格檢查;交通運輸局、公路局加大“兩掃三灑”道路保潔措施;淄城管執法局、交警支隊按規定路線、專用車輛等規范要求對渣土運輸車輛開展了夜間專項檢查;交通運輸局、交警支隊通過加強道路沖洗、查處粉性物料運輸車輛等措施,對建成區外道路揚塵進行有效管控。
“為強化各項措施常態化和長效化,環保局充分結合綠動力提升工程,研究制定相關方案,對燃煤企業技術實施改造,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利用,切實降低臭氧指標。”于照春說,對全市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特別是省管點位強化了管理措施,確保24小時值守觀察,密切注意數據變化。
約談19家超標企業
“針對污染物排放超標等問題,環保局對19家超標企業進行約談。而且就個別企業的超標問題,我們還將對區縣實施督導問責。”于照春說,19家企業在1至4月份共超標260次。
記者了解到,此次超標企業分布在5個區縣,分別是:臨淄區5家,高新區4家,淄川區3家,博山區和桓臺縣各2家,張店區和沂源縣各1家。高新區超標次數達到113次,排在第一位。緊隨其后的是博山區,超標次數97次。從企業超標看,萬杰焦化91次,金晶玻璃43次,傅山焦化42次,鑫港燃氣40次。
“超標次數多,是因為很多企業不使用清潔能源,環保責任落實不到位,燃煤行業沒有按照新《環境保護法》和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建立應急預案。”于照春表示。有些企業管理相對松散,對在線監控設備進行破壞和移動,造成數據缺失;有些企業甚至涉嫌數據造假,依照新環保法的要求,有這些行為的企業都將進行嚴肅處罰甚至負刑事責任。“下一步將要求企業形成完整責任體系,建立應急預案,交由市環保局備案。”
今年,淄博市實施綠動力提升工程,淄博市環保局負責1401個。其中電力行業組織超標排放和其他燃煤行業的達標排放屬于市環保局負責范疇。針對超低排放,淄博市明確了時間表,如果電力行業不能按時完成超低排放,必須停產治理。針對焦化廠超標問題,環保局將在近日實施人工監測。
1926項污染治理任務年內待完成
“今年淄博市環保工作目標是全年良好天數達到160天,‘藍繁’天數183天,河流斷面全面消除劣V類水并取得改善。年內需完成1926項污染治理任務。”于照春說。
今年一季度,淄博市獲山東省大氣補償資金574萬元,位列全省第一。淄博市細顆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四項污染物濃度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改善了12.75%、8.05%、24.11%和6.25%。
同時,經濟發展勢頭也明顯回升,今年一季度淄博市GDP實現增長7.5%,由去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變為高出0.2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3%,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增長19.2%,利潤增長22.8%,增長幅度均列全省首位。
“去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從淄博轉型發展的實際出發,確立了‘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著力建設工業強市、文化名城、生態淄博’的總體思路,將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實現‘十個新突破’的重中之重,堅持決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督查一抓到底,全面打響空氣異味綜合治理、主城區南部區域空氣質量專項行動、綠動力提升工程三大戰役,全市生態質量明顯改善。”淄博市委副書記、市長周連華說,下一步,淄博市將認真學習借鑒其他城市先進經驗,強化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領域,持續加力、久久為功,努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為生態美麗山東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