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色發展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根本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要實現這一目標,最根本就是在全黨和全社會形成新的發展觀、政績觀和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并真正付諸實踐。本報今日起推出“建設生態文明 引領綠色發展”欄目,重點聚焦各地通過抓環境保護帶動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并給人民群眾更多獲得感的典型經驗,以饗讀者。
◆本報記者周雁凌 季英德 通訊員王云 盛芹
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縷縷水草隨波漂游,濕地蘆葦蓬勃叢生,水鳥歡鳴縱情飛舞。滿載游客的快艇劃開湖水,穿行在微山湖中。
記者乘坐的是殷昭立師傅開的快艇,他告訴記者:“從縣里2012年組織清理、規范大湖網箱網圍養殖,我就不養魚了。想著湖里生態好了,來玩的人肯定多,我就買了快艇接送游客,現在年收入8萬元左右,比當漁民強多了。”
微山島鎮常務副鎮長陳雷對記者說:“為了保護微山湖水質,我們鎮從原來的40000畝湖區養殖面積壓縮到了8000畝,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漁民轉型,現在全鎮生態旅游業年收入5億元左右,占到全鎮經濟‘半壁江山’。”
濟寧市南四湖人工濕地管理處主任、微山縣環保局局長李德珍告訴記者:“如今,湖內水質連續13年改善,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成功躋身全國水質優良湖泊行列。 去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濟寧市平均水平。多少年來群眾都是靠湖吃湖,但如今吃法不一樣了,用群眾的話說就是,打的生態牌,掙的生態錢,吃的生態飯。”
世世代代靠湖吃湖的微山人,為了一泓清水北上,清理、規范湖內養殖 ,實現了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共贏。
執行最嚴排放標準
“污染最厲害的時候,湖水就是醬油色,泛著白沫,記得2001年水質最不好的時候,我當時養的螃蟹剛長到二兩多,來了污水,連魚帶蟹全死了,一次就損失40多萬元,真是從心里恨死污染了。”提起原來微山湖的污染,微山縣永勝河蟹養殖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劉林舉記憶猶新。
微山縣因微山湖而得名,境內微山湖面積達1266平方公里,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的輸水廊道和調蓄湖泊,承接蘇魯豫皖4省32個縣(市、區)的來水,入湖河流53條,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無入海通道,污染物要全部就地消化,治污壓力可想而知。
圍繞建設清水走廊,微山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立縣戰略,成立了最高規格的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將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組織實施《微山生態縣建設規劃》,相繼出臺了《關于建設生態微山的決定》《生態微山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系列文件,把指標完成情況列入年度科學發展考核體系,明確了“一票否決”的硬措施,從嚴實行跟蹤問效、掛牌督辦、責任追究等制度。
“為確保南水北調水質永續達標,我們全力構筑治用保防控并舉的科學治污體系,采用倒逼機制,對工業企業執行全國最為嚴格的排放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的Ⅲ類水標準,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累計投入近10億元,建設日處理污水4萬噸、生產回用水兩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工程,建成企業污水處理工程38個,形成日污水處理能力22.5萬噸,實現了縣域污水全部處理并達標排放。”李德珍對記者說。
同時,微山縣還實施了退漁還湖、退池還湖、退耕還濕34萬畝,在主要河流入湖口都建設了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先后清理湖內網箱網圍18萬畝、水上經營性餐飲船55條、非法貨運小碼頭108處、畜禽養殖場戶136戶,規范改造畜禽養殖場戶228戶,實現了微山湖及入湖河流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
嚴守紅線嚴控污染
為保護占全縣總面積2/3的微山湖水質,微山縣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始終堅持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的原則,沿湖15公里內不上有污水排放的項目。同時,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發展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對污染物超標排放、出境河流斷面水質不穩定達標的鄉鎮,實施嚴格的區域限批。
面對投資10多億元、可以上繳3億元利稅但有污水排放的一個大項目,微山縣委、縣政府態度堅決:這樣的項目拒絕落地。
同時,微山縣以生態建設倒逼經濟轉型,下大力氣加快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陸續關停縣造紙廠、昊福集團化肥廠、縣水泥廠等2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不斷優化和提升船艇修造、漁湖產品加工、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同時,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光伏發電并網規模達到100兆瓦,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48家。三次產業比例由“十一五”末的11.4∶50.5∶38.1調整為10.3∶46.2∶43.5。
微山縣還深入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原則,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發展到20多家,年利用固體廢物200多萬噸。建成蓄水能力157萬立方米的截蓄水庫,經過處理后的污水可回用于城市景觀和工農業,有效改善農灌面積1.5萬畝,重點企業再生水使用比例達80%。
依托獨特的微山湖生態資源,微山縣主打生態牌,發展濕地游、農家樂、漁家樂,用生態文明引領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微山湖濕地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濕地”,微山湖景區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
打生態牌掙生態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微山湖里的蟹,在體型、體色、肥滿度、肉質口感上那真是沒說的,獲的獎老多了,因為湖里的水質好,賣價就是高,漁民們的收入也跟著多啊。”提起微山湖的河蟹,劉林舉自豪地說。
第三屆中國名蟹大賽金杯獎、中國名蟹北京會展金獎、“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金蟹獎……一個個的獎項,讓微山湖的河蟹成了名蟹,也讓漁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
既要確保微山湖水質,又不能讓漁民在小康路上掉隊,就得靠湖吃湖,以湖富民。然而,和過去相比,“吃法”有了很大不同。
高樓鄉黨委副書記卜憲忠告訴記者:“高樓鄉擁有353平方公里的廣闊水面,是一個典型的漁湖之鄉。我們深入開展漁業養殖污染防控,規范漁業生產秩序和行為,以村為單位劃定養殖區和輪養區,把全鄉網圍養殖面積由8萬余畝壓縮至1.6萬畝,退漁還湖保水質。為增加漁民收入,大力推廣清潔生態高效養殖,去年漁業總產值達7.4億元。”
微山縣人大代表、浩淼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殷延品也是一個從湖里撈金的人。他從2010年開始在微山湖試驗網箱養殖寬體金線蛭,3年試驗終獲成功。他告訴記者,在湖里用網箱養殖水蛭,投喂的餌料就是湖里的螺螄,不影響水質,而且養殖效益高,畝均能達到4000多元。
隨著微山湖水質越來越好,一系列生態品牌也越叫越響。微山湖大閘蟹等9種漁湖產品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高樓鄉被授予“中國河蟹之鄉”,生態品牌漁業達28萬畝,綠色水產品達21.6萬噸;全縣規模以上農產品龍頭企業發展到76家,73種農漁牧產品獲準使用國家和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標志。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