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境保護部日前出臺《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從四個方面部署了相關工作:
強化環境硬約束,推動去除落后和過剩產能。《意見》提出,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要明確重點任務,加大環境監管力度,積極促進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要突出抓好鋼鐵、煤炭行業環境保護綜合整治。一要加快清理整頓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各省級環保部門要按照相關安排,督促下級人民政府加快推進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工作。尚未全面完成建設項目排查的,要在2016年5月底前限時完成排查任務。各省級環保部門應當對下級人民政府清理整頓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按月調度情況并對市、縣工作情況開展抽查,從2016年5月開始,每月10日前將進展情況報送環境保護部。
同時,各地要加快推進取締“十小”等污染嚴重企業,加速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
嚴格環境準入,促進提高新增產能質量。《意見》指出,通過提高環境準入門檻,促進新增產能更優,新增產品更加環境友好,不斷滿足全社會日益增加的對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一要優化新增產能布局和結構。加快開展京津冀等地區戰略環評。二要加強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全面開展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規劃環評。三要嚴禁新增低端落后產能。各地在制定產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環境質量狀況,防范過剩和落后產能跨地區轉移。四要鼓勵發展優質產能。對于產品升級換代、工藝技術改造等建設項目給予大力支持。2016年底前,完成建設項目環評分類調整。五要促進企業加快升級改造。各地應綜合考慮,科學合理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充分發揮環境標準引領企業升級改造和倒逼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
落實環境治理任務,推動環保產業發展。《意見》提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提出了明確的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污染治理任務,為環保產業擴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技術水平和市場化程度提供了大好機遇。環保產業發展也將為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目標提供有力支撐。一要擴大有效市場需求。各地要重點圍繞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推動實施一批環保工程項目。二要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三要鼓勵發展環境服務業。四要規范環境服務市場。五要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生態化治理技術。六要大力推動治污工程生態化。各地要立足本地實際,遵循自然規律,把治污工程建設與生態修復、景觀營造有機結合,在有效治污的同時,打造出更多的環境友好型生態空間。
推進創新驅動,完善支持政策。《意見》要求,創新環境保護政策,堅持逆向約束和正向激勵并重,增強市場主體環境保護內生動力,推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一要推行環保領跑者制度。選擇生產和使用量大、減排潛力大、標準完善、綠色供應鏈管理先進、環境友好替代技術成熟的產品,組織實施產品環保領跑者制度。二要推進以綠色生產、綠色采購和綠色消費為重點的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三要實施差別化排污收費政策。四要加強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建設。五要完善環境監管執法機制。全面推行“雙隨機”制度。對企業的日常監管執法,采取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方式開展。六要嚴格監督檢查。加大對環境質量改善不力地區環境監管執法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督促其嚴格監管執法、依法處罰違法行為。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