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6日,生態環境部發布1-6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報告,臨沂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在全省16個地市中排名第1位、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7位,優良天數11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6天。空氣質量改善的同時,其城市GDP排名也從去年同期的全省第7位提升至當前的全省第5位。
這是華魯集團旗下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環科院”)作為臨沂市空氣質量調控綜合決策支撐體系項目的技術承擔機構,堅持走“特而專”發展道路取得的又一個重要成果。
困境中探尋道路
2016年8月,省環科院由事業單位劃轉為由華魯集團全資控股的國有企業,并被集團確定為三大主業企業之一。但與其他主業公司相比,省環科院不僅資產少、規模小,更為關鍵的是,從事業單位到企業,水土不服,表現出諸多不適應市場的“癥狀”,原有的資質、人才、品牌優勢發揮不出來,在國家政策收緊、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缺乏清晰的發展方向。
彼時,華魯集團已改建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多家權屬企業營收、利潤、資產等指標快速提升,但省環科院與其他權屬企業形成明顯反差。
圖為:水質凈化及生態修復工程項目施工現場
抓機遇實現突破
市場證明了省環科院的獨到眼光。2018年以來,山東省確定了“13691”環保工作思路,出臺“1+1+8”系統謀劃方案,全面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同時根據《山東省環保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到2020年,山東省要基本完成環保服務業轉型升級,實現行業收入總額330億元左右。
山東生態環保產業,迎來了揚帆而起的新時代。省環科院通過實施“特而專”發展路徑,也迎來了轉型發展的最好機遇。
曾經的省環科院環境影響評價業務一枝獨秀,高峰年度的單年度環評合同額接近1.8億元,占全院合同額的41.61%。但隨著政策持續收緊、行業競爭加劇,環評業務發展陷入瓶頸。
面對困局,省環科院按照“特而專”發展路徑的整體設計,借助咨詢板塊多年積累下的資質、能力、資源優勢,以“臨沂空氣質量綜合治理”為新的發力點,推動該板塊率先向“高端化、智慧化”轉型,走“特而專”發展道路。作為全省歷史上第一個由省內團隊主導的地級市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項目,省環科院派出30多位碩士和8位高級工程師組成項目團隊駐場攻關,取得明顯成效,上半年臨沂市優良天數共計11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6天,治理效果得到臨沂市有關部門和市民們的一致認可。借助該項目經驗,省環科院也探索出了一套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臨沂模式”,得到省內各環保管理部門的一致認可,現正在泰安、淄博、德州、菏澤、濱州等地市中推廣、使用。
嘗到甜頭的省環科院更加堅定了“特而專”發展道路。環境工程、環境檢測與評估、生態環境修復等業務板塊立足實際、深挖潛能,相繼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現在的省環科院,已形成了四大業務板塊齊頭并進、遍地開花的良好發展態勢。
圖為:修復后的桓臺縣馬踏湖人工濕地實景
2020年上半年,省環科院合同額持續增長,其中簽訂工程合同額2.86億元,同比增幅超過46.5%;市場高速擴張,相繼成立了北京辦事處、臨沂辦事處、菏澤分公司,業務現已遍及全國20多個省份;科技水平不斷提升,搶抓國家實施黃河流域治理的戰略機遇期,承擔的青海黃河流域水生態治理重大課題已獲得立項,參與編制的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順利通過生態環境保護部組織的技術審查,承接或完成了濟南軌道交通等10余個山東省2020年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的環評工作和小清河復航工程污染底泥疏浚和處置期間暫存技術方案,承建的“馬踏湖人工濕地系列項目”更是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并入選“中組部攻堅克難案例”,是我省入選該書“生態文明建設”專題的唯一案例,打造了流域水生態治理的“山東樣板”。
改革中持續發力
2019年7月,省環科院成為國家發改委“第四批”混改試點單位,混改工作立即啟動。2020年7月,省環科院混改方案(草案)報省國資委、發改委備案。8月,省環科院完成混改項目清產核資、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工作。9月,即將在山東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
省環科院正在抓住“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員工持股”的難得政策機遇,以混促改,改活經營機制,改變精神面貌,改善經營績效,徹底激發企業活力和動力,為“特而專”的發展道路蓄勢賦能。
當前,一批優異的戰略投資者前來洽談合作,員工持股計劃框架基本搭建完成,混改工作穩步前行,高質量完成混改指日可待。同時,根據華魯集團發展規劃,省環科院將力爭在5年內實現上市,借力資本市場鏈接高端要素、創新產業資源,引領和帶動更多山東環保企業發展壯大,共同打造山東環保產業的集群“樣板”,助力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一個沿著“特而專”發展道路篤定前行的省環科院,正朝著省內最強、國內領先的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