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率先”就要突出兩大板塊的“新效應”:發揮青島西海岸新區和藍色硅谷兩大新板塊的產業和科技優勢,打造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兩大引擎。
◆實現“轉換”就是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以“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為目標,構建起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本報通訊員 辛軍華
本 報 記 者 杜文景
海洋經濟是山東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中,海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率先轉換、引領示范。
“我省首創藍色經濟發展理念,把傳統的海洋漁業拓展到海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更寬廣的領域和更高的層次。”省發改委區域辦藍色經濟區建設指導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實施以來,藍區建設成效顯著,山東海洋經濟在全國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據介紹,我省海洋經濟實力全國領先。其中,總量穩居全國第二。2011年到2016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由0.8萬億元增長到1.33萬億元。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為由17.9%提高到19.8%,高于全國9.5%的水平。
“十二五”期間,我省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高于GDP增幅1.6個百分點,為經濟發展發揮重要拉動作用。
“藍黃”戰略實施以來,山東海洋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特別是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為全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到2016年,海洋經濟與國民經濟三次產業占比變化情況表現為“同向同幅”的變化趨勢,為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海洋裝備制造業發展較快,總量由“十一五”時期的第7位躍居全國第2,在青島、煙臺等建設一批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在大型船舶、大型海洋平臺、海洋石油裝備等領域形成了較強的設計和建造能力。“藍鯨1號”——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就是由煙臺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
海洋生物產業總量占全國一半以上,有200多家海洋生物骨干企業;藍區內擁有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海洋藥物中試基地、亞洲最大的海洋膠原蛋白生產基地。青島明月海藻是全球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生產企業,海藻酸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國際市場占有率達25%。
遠洋漁業方面,截至2016年底,全省專業遠洋漁船達487艘,占全國的1/3,遠洋捕撈產量52萬噸,占全國1/4,產值60億元,占全國1/3。
據了解,我省海洋創新要素高度聚集,擁有全國60%以上的海洋科研機構,海洋領域駐魯院士21人,院士工作站30余家,省部級海洋重點實驗室32家。其中,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是國內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實驗室、世界七大海洋實驗室之一。
“問題就是發展潛力,問題就是努力方向。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關鍵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上述部門負責人介紹說,我省海洋經濟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
據悉,2016年山東海洋第三產業比重51%,低于54%的全國平均水平,居全國第8位。其中,傳統產業占比過高。海洋漁業、交通運輸等傳統產業占比較高,海洋海洋新興產業等規模偏小;高附加值產品較少。真正處在產業鏈高端、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卻比較少。海藻化工行業,我省產品多為低端初級產品,功能食品級、醫藥級的高端產品少;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我省海洋經濟發展的途徑要重點把握‘率先’和‘轉換’兩個關鍵點。”上述部門負責人表示,率先就是要好于快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到2020年,年均增幅要高于國民經濟3個百分點,GDP占比要再提高2個百分點,海洋服務業占比要達到60%。轉換就是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建設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海洋產業基地和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實現“率先”就要突出兩大板塊的“新效應”。發揮青島西海岸新區和藍色硅谷兩大新板塊的產業和科技優勢,增強對全省乃至全國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兩大引擎。
實現“轉換”就是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以“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為目標,推動產業鏈條向微笑曲線兩端拓展,構建起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其中,海洋漁業突出高端化,抓住海上糧倉建設機遇,圍繞生物育種、健康養殖、休閑漁業等重點,在青煙威等地建設20個良種基地和30個海洋牧場,打造海參、海帶、貝類、蝦類四個產值過千億元產業鏈和好當家、東方海洋等高端品牌。
新興產業突出規模化,圍繞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水利用等重點,培育明月海藻、聚大洋等一批產值過百億元的龍頭企業,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打造全國重要的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
在增強科技創新“新動力”過程中,要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構建高端人才高地、組織科研攻關等三個方面發力。
發揮好青島國家海洋實驗室等科技平臺作用,促進生產領域和科研領域的有效對接和合作,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把企業的技術訴求與科研單位的技術優勢進行整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突出“高精尖缺”,圍繞海洋產業發展方向,集聚一批高端創新人才。
繼續實施藍色產業領軍人才計劃,依托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大學等院所,開展學術交流,加快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圍繞啟動新動能,針對當前主導產業發展中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如南美白對蝦原良種繁育技術,海底觀測網、海工裝備關鍵部件國產化等列出重大科研課題,組織協作攻關,解決重大技術難題。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