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能源生產側實現清潔、可持續發展,綠色電力消費在能源革命中的作用開始備受關注。推行“綠證”制度,有利于通過市場化方式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募集資金,促進能源結構轉型,為消費者踐行綠色消費方式提供有效支撐,從而建立全新的新能源消費方式
7月1日,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這標志著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出臺的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試行政策實施邁出了堅實一步。
綠色電力證書也被稱為“綠證”,是一種記錄特定的1000千瓦時上網電量來自哪個新能源風電場或者光伏電站的電子憑證。一般認為,“綠證”制度建立了全新的新能源消費方式,能夠有效推動能源結構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能源結構進一步清潔化、綠色化。截至2016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5.7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35%;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3.3%,比2010年提高3.9個百分點。
“推動綠色電力消費是從長遠角度構建可持續發展所需清潔低碳能源的需要。”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說,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經濟性顯著提高,競爭力增強,降低了可再生能源消費的門檻。鼓勵綠色電力消費,將充分調動消費者積極性,將能源結構轉型由生產側向消費側推進。
在李冶看來,推動“綠證”交易體系建設,將激活綠色電力消費系統,使清潔能源的環境效益具體化,并破解資金和價格制約,釋放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處長侯守禮認為,中央明確提出能源發展要實現消費革命、供應革命、技術革命和體制革命。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轉型,是能源革命的重要要求。如果每個消費者自覺行動起來,主動購買綠色電力,就能讓電力更綠色、更清潔。有了綠色電力消費,就能夠激發發電企業生產清潔能源的積極性。從這個角度看,“綠證”也是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制度保障之一。通過消費者自愿購買,生產者的改變和體制的改革,也將最終促進能源技術優化。
“‘綠證’制度有利于通過市場化方式,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募集資金,促進能源結構轉型,為消費者踐行綠色消費方式提供有效支撐。同時,也為未來建立市場化機制積累更多經驗。”侯守禮說。
中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婁力爭博士認為,過去我國可再生能源主要靠政府補貼,并沒有真正形成市場化機制。此次“綠證”落地實施,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建立了依靠市場的機制,也為社會各界提供了最直接支持綠色能源的方式,為愿意購買和使用綠色電力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了便捷的渠道。“隨著消費者認知程度提升以及平臺交易進一步優化,將使能源領域的綠色發展理念實現可交易、可共享、可共建,最終實現共贏。”婁力爭說。
與會專家指出,隨著“綠證”自愿認購交易正式啟動,中國將開啟倡導全社會消費綠色電力的新時代,激活綠色電力消費市場,使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的企業及個人引領綠色電力消費潮流,形成“全民消費綠電,共享清潔發展”的社會新風尚,也將釋放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
“我們也要看到,綠色電力消費市場的培育是一個長期過程。”侯守禮表示,目前綠色電力的成本比較高,還需要支持。可再生能源企業也要不斷努力,盡快具備不依賴財政補貼的能力,實現利用市場化機制完成平價上網,為實踐綠色發展方式提供可靠保障。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