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記者邢飛龍北京報道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行動迄今為止已經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開展了一星期“地毯式”的全面督查。從環境保護部通報的5次督查結果看,截至4月15日,環境保護部派出的28個督查組共督查了2301家企業,發現了大量環境違法違規問題,5次督查通報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分別占到了檢查總數的72%、63%、66%、77%和73%。
如此多的違法企業存在,是日常環境執法不嚴所致?還是此次精準打擊的緣故?就此,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
1 查得準有奧妙
督查前列“黑名單”,熱點網格劃重點
“之所以查到這么多的違法企業,是因為我們在督查中有的放矢。”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督查在行動之前就已制定出了一份“黑名單”。“群眾通過12369舉報熱線舉報的、在線監測小時均值超標的、污染物排放量異常的企業都列入了這份‘黑名單’里。”
除了明確的目標,環保部門的雷霆出擊也是此次督查的“撒手锏”之一。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此次督查行動通過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利用衛星拍攝繪制的3×3公里的“熱點網格”,劃分出污染嚴重的重點區域,再聯合工商、質監、電力等部門對企業進行執法。“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在某污染嚴重的重點網格區域中定位到一家企業后,就與電力部門進行協調,通過了解企業用電高峰時段來確定其生產時間,在其生產時再進行突擊檢查,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執法行動的成功率。”
對于存在違法行為的企業,“能當即責令改正的就當場責令整改。”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這些污染企業“只要超標就督辦,對所在省市發送督辦通知,要求各地進行書面反饋”。
他還表示,不僅由當地環保部門負責督促企業落實,當地政府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2 25輪次查的一樣嗎?
每次督查側重點不同
據了解,此次強化督查行動不僅以督企為目標,更以督政為重點,對督查中發現的地方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慢作為,環保責任不落實的情況,一方面要向社會公開,另一方面要追究責任。
“我們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還通過微信群組每天交流和通報督查情況。”這位負責人表示。按照《2017-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方案》,此次參與督查的28個督察組在今年內將對“2+26”個城市開展駐點督查,每兩周輪換一次。
這意味著,每個城市都將接受25輪次的督查,督查時間將覆蓋整個2017年。這也體現了環境保護部對于督查工作“常態化”的要求。
“每次督查都將有不同的側重點。”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2017-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方案》的部署,此次督查內容涵蓋了相關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任務的安排部署、分工落實及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固定污染源環保設施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高架源”自動監測設施安裝、聯網及運行情況;“小散亂污”企業排查、取締情況;錯峰生產企業停產、限產措施執行情況;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企業治理設施安裝運行情況。
來源:山東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