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玉婷 報道
本報濟南訊 《山東省循環經濟“十三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日前獲得省政府批復。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省將基本形成循環型產業體系和循環型社會體系,初步建立起循環經濟長效發展機制,綠色消費模式基本普及;相比2015年,全省萬元GDP能耗降低17%。
我省是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示范省,“十二五”期間,先后頒布實施《山東省節約能源條例》《山東省清潔生產促進條例》等法規規章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山東省循環經濟條例》作為全國首部未加入“促進”二字的循環經濟條例,意味著在我省發展循環經濟并非推薦方案,而是必須要遵守的發展模式。在上述制度保障下,我省循環經濟取得突破性進展,超額2.8個百分點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任務。
循環經濟實際就是“變廢為寶”,對照這一目標,我省仍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我省尚未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方式,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總體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省經信委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處調研員陳勇表示,解決這些問題成為“十三五”期間我省循環經濟發展補短板、增質量、拓領域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規劃》值得關注的幾大亮點。
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統計評價體系,為促進循環經濟從先進理念發展成現實經濟運行模式提供科學依據。“新常態下,循環經濟正由產業內部循環向產業間復合循環等更高層次轉變。”陳勇表示,上述做法有助于厘清循環經濟建設中生產、消費領域各部門間的關聯,直接分析循環經濟帶來的經濟和環境效益,從而為將評價結果納入節能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實行節能降耗、環境保護重要指標的“一票否決”和問責制提供支撐。
濰坊金絲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賣到了沙特,在省內卻推廣遇阻。據介紹,研發推廣關鍵技術、搭建技術服務平臺被寫入《規劃》,諸如上述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的問題有望得到加速破解。其中,我省將重點推廣清潔生產、再制造、分質梯級利用、儲能及高效利用、智慧電網與分布式熱網、生物質能多聯產等技術,重點突破尾礦、赤泥、堿渣及化工廢渣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技術,建設一批循環經濟技術領域的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循環經濟先進適用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
循環經濟是物質流、價值流和信息流三位一體的完整體系,而信息流是打通體系的關鍵,但過去,對這點重視不夠。按照《規劃》,我省將開展循環經濟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實現循環經濟信息的采集、發布以及政策引導、技術推廣、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的網上審核、評價等服務。到2020年,完成省、市兩級循環經濟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形成集信息采集與報送、管理與決策、資訊與商務、統計與評價一體的循環經濟支持系統。
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社會四大領域,《規劃》都給出了具體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陳勇表示,這四部分是一整個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目前工業、農業領域的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但只有整體提升,相互配合,循環經濟才能實現新突破。以循環型社會體系、發展復合型循環經濟為重點,“十三五”期間,我省還將實施循環經濟模式和示范單位創建、園區循環化改造提升、清潔生產推進、再制造產業基地建設、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農復合型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八大重點工程。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