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題:智能、居住、食品、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申鋮
從2015年提出到2017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高頻詞”。它滲透到我們吃、住、用、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從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上嘉賓觀點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智能:讓新技術讀懂你的需求
目前,全球面臨同質化產能過剩危機。與會專家認為,不能通過簡單淘汰和轉移化解,而是要靠科技創新引領的產業革命。
瞄準老齡化時代的健康大市場,強生公司準備擴大在醫療設備等領域的投資。董事長亞歷克斯·戈爾斯基說:“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所有技術的預測都要跟人的需求聯系起來。”
新一輪產業革命將如何體現數字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描繪了智能互聯網時代的這樣一幅圖景:智能終端無處不在,空調、冰箱、電飯煲和汽車都將互聯,溫度、濕度、紅外、空氣質量將讓設備變得更加主動和人性化。
想象一下,你在洗澡前,熱水器提前為你燒好水,冰箱根據你的喜好主動提醒甚至補充食物,汽車自動為你規劃行駛路線……當然,除了一切變得更人性化,更重要的是圍繞人的需求,企業全鏈條生產變得更加精準和智能。
居住:租房也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樓市,牽動著億萬百姓的心。房價能不能降下來?買房還是租房?讓居者有其屋,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房地產市場的基本落腳點。
“房地產供給側改革要在供給總量上動腦筋。”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說,可以通過新型城鎮化,在大城市周邊建設特色小鎮,解決30公里之間的交通連接,加上配套設施建設,增加大城市的住宅供應總量。
在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看來,除了考慮增量,也不要忘記存量市場。他指出,中國有200億平方米的存量市場,要大力發展租賃市場,尤其是加大機構化的租賃物業供應量。
大力發展房屋租賃市場,這也成為野村控股株式會社會長古賀信行在給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建議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
記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在加快推進住房租賃市場建設。而不少租戶也表示,比起買房,更愿意選擇價格合理、環境舒適的房子租住。
食品:讓舌尖美食更綠色更安全
近年來,“有機”“綠色”“天然無污染”等農產品逐漸受到百姓青睞。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無疑是舌尖上安全的重要保障。
今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我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藍圖。“這個藍圖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從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的轉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說。
隨著百姓對農產品要求提高,企業要調整相關產業發展方向和產品生產模式,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我們國家不是沒有需求,也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在升級,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卻沒跟上。”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潘剛表示,企業要把質量戰略作為核心戰略,并有明確的量化和執行標準。同時,要建立比肩甚至超越國際水平的質量標準和體系。
環境:讓去產能助力藍天保衛戰
淘汰落后產能,不僅讓企業瘦身健體,也為我們享受藍天和健康帶來福祉。
“關停過剩產能是一種辦法。”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費慕禮表示,還可以使用更多的高品質鐵礦石,提高鋼產品附加值來化解過剩產能,這也是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
重污染、高消耗項目,堅決拒之門外;現有低端落后產業,加速調整淘汰,這樣的綠色改革已在各地深入推進。
“藍天保衛戰”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還提出,以鋼鐵、煤炭行業為重點去產能,全年退出鋼鐵產能超過6500萬噸、煤炭產能超過2.9億噸。
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主席奧列格·杰里帕斯卡十分贊賞中國為減少碳排放采取的壓縮煤炭產能、推動污染產業限產等積極措施。“未來,重工業應該成為中國環境治理的重點領域。”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