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杜文景
煉油行業“去產能”,是我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過程中的主動加壓。去年2月,國家有條件放開進口原油使用權,我省地煉企業在“吃上細糧”的同時,果斷淘汰落后產能,許多地煉企業甚至把發展重心由煉油向煉化下游產業延伸,“去油化”成行業轉型升級新方向。
今年一季度,地煉企業原油進口大幅增長,成為全省穩外貿促增長的重要支撐,產能利用率、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地煉行業成為我省“5+4”去產能的排頭兵。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累計淘汰2375萬噸
按照國家發改委相關政策,賦予地煉企業原油指標與淘汰落后相結合,淘汰多少落后產能就可按比例置換進口原油配額。這意味著我省地煉企業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的同時,淘汰落后產能勢在必然。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4家地煉企業加入使用進口原油大名單。”省發改委有關處室負責同志介紹說。
4月29日,中國石化聯合會專家組通過了對山東清源集團有限公司的現場核查。至此,我省今年又有鑫岳燃化、恒源石化、清源集團3家企業通過核查,新增可使用進口原油994萬噸/年,全省通過核查進口原油總量達5137萬噸/年。
進口原油使用權的放開,為地煉企業加快發展帶來新機遇,注入新動力。記者了解到,國家放開原油進口權之前,我省地煉企業的原料均為雜質較多的重油,煉化成本極高,且經常出現斷供情況。而進口原油放開與淘汰落后產能掛鉤,大大優化了企業裝置結構,提高了行業集中度。
“進口原油的獲得保證了企業生產的連續性,降低了生產成本,環保水平有明顯提高,企業的經營空間得到有效拓展。為延伸產業鏈、創新產品結構提供了必要前提。”東明石化集團董事長李湘平介紹說,東明石化主動淘汰了自有落后裝置3套、落后產能350萬噸,獲得使用進口原油750萬噸/年。
地煉企業淘汰落后產能,盡管付出了一定代價,但無論是從安全生產的角度,還是從環保、產品質量、能耗降低等方面來說,都是利大于弊。
“公司淘汰了230萬噸的落后產能,獲得了331萬噸/年的進口原油使用權。”京博石化總經理欒波表示,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實現了原料的結構升級,為今后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
14家地煉企業共承諾淘汰省內落后煉油裝置36套、能力2870萬噸。目前,已累計淘汰煉油裝置28套、落后產能2375萬噸,提前超額完成省政府《地方煉化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提出的2017年底前淘汰1200萬噸的任務目標。
慶云鑫和化工有限公司等11家中小企業的15套裝置,通過市場化兼并運作,實現了退出轉產。
政策紅利助推升級
一季度煉化利潤占全國七成
隨著我省越來越多的地方煉廠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企業借勢改造升級,產能利用率、綜合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東營齊潤化工有限公司常減壓裝置輕油收率由20%提高到了45%左右,獲得進口原油配額之前的裝置開工率只有40%左右,目前開工率已達到80%左右。
“今年一季度,全省煉化行業增加值增長33.3%,同比提高20.9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約占全國的七成。”省發改委有關處室負責同志介紹說,一季度已正式獲得國家批復的11家地煉企業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15%以上,其中,東明石化、亞通石化原油加工量同比分別增長40%和107.8%;企業按要求淘汰落后裝置后,保留煉油裝置的產能利用率超過70%,明顯高于去年同期。
“去產能”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遏制產能的盲目擴張。
目前我省地煉行業的升級改造,是在淘汰了一批落后產能、騰出了市場空間的前提下進行的產業鏈條再延伸。“吃上細糧”的地煉企業加速升級改造,有利于整個行業的市場競爭,將加速淘汰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盡快完成市場重組。
截至目前,我省東明石化、中化弘潤、墾利石化、利華益集團、亞通石化5家企業共進口原油1035萬噸,成為拉動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的新動力。一季度,上述11家地煉企業共實現利潤7.2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實現利稅40.6億元,同比呈現大幅增長,其中,壽光魯清石化、淄博匯豐石化實現利稅同比翻番。
我省地煉企業油品質量和節能減排也借勢提升。我省14家已通過核查的企業均于去年底提前完成了油品升級,綜合能耗由原來的約80千克標油/噸降至66千克標油/噸。
拉長延伸產業鏈條 “去油化”成轉型新方向
落后產能的淘汰,也激發了地煉企業的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原料瓶頸突破之后,地煉企業已開始向下游產業延伸,“去油化”成為轉型升級新方向。墾利石化新開工的120萬噸石腦油綜合利用裝置,將填補省內空白,新產品附加值或將增加3倍左右。利華益集團今年將投資40億元,建設10萬噸/年聚碳酸酯項目等高端尖端項目。“集團規劃打造價值鏈頂端整合者和中高附加值創造者。”利華益總經理魏玉東說。
“要引導企業向平臺化轉型,從垂直價值鏈的舊業務模式轉為集生產、研發、物流、交易等一體新的平臺模式,從行業中的一環轉型成全產業鏈的平臺,在拓展發展空間的同時帶動行業整體轉型升級。”對于“去產能”,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福一這樣認為。
進口原油使用權的放開,落后產能的淘汰,讓越來越多的地煉企業逐漸回歸同一起跑線。在未來的行業競爭中,企業如何修煉自身內功,如何在轉型升級的新路上走得更遠,成為眾多地煉企業掌舵人所面臨的新問題。
“我們會把發展重心向煉化的下游產業延伸,加大科研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向生產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等領域進軍。”李湘平介紹,東明石化計劃新增投資700億元,加快建設涵蓋油品、合成樹脂、有機原料、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等五大類60多個產品集群。
此外,我省部分地煉企業圍繞“完善產業鏈條,加快轉變定位、投資合作、補齊短板”,加速國際化合作步伐。嵐橋石化成功并購澳大利亞西部能源項目,并投資30萬噸級油輪(VLCC)項目,拓展全球能源供應鏈。
“引導企業拉長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鼓勵骨干企業采取聯合、重組、收購等市場化方式,促進產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良性發展,將是未來我省推進地煉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省發改委有關處室負責同志如是說。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