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重視環境保護并非一兩天,為何一些地方的環境問題始終原地踏步難向前?“沒有真抓”“不是真重視”是主要原因,其背后是形式主義作祟。環保履職“形式化”已經成為近年環境治理難的癥結所在。
受經濟利益和政績考核等因素影響,一些地方重發展、輕保護。在環保問題上,一些地方“口頭上重視,手頭上忽視”“形式上重視,實質上輕視”。環境保護能不能落到實處,關鍵看領導干部。一些地方主官談環保措施頭頭是道,做環保計劃漂漂亮亮,然而落實檢查卻流于形式。特別是在減煤壓鋼等去產能環節弄虛作假,使環境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安排,今明兩年將進行全國范圍環保督察,按計劃今年年內將完成15個左右省區市督察任務。開啟“央字頭”督察,重在“督人查事”。督察環保目標完成情況要盯緊地方黨委、政府,把環保工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主體責任落到實處。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肅追責。
在此之前,環保部層面已有跨區域督查機構,但由于只有檢查、調查和建議權,難以對地方形成有力約束。現在升格為中央環保督察,重大問題要向中央報告,督察結果要移交移送中央組織部,這些結果將作為被督察對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這會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環保履職不力。各級地方政府只有真抓實干,深入踐行綠色發展,才能經受住更嚴格的環境督察檢驗,真正還百姓以“綠水青山”。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