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企業搬遷,污染會不會隨遷?島城110家企業大遷移,給城市和產業帶來了什么變化?4月13日,青島市環保局組織“微影響力美麗青島行”活動,記者來到董家口礦石碼頭和青鋼新廠區,參觀企業的環保設施、環境管理及清潔生產情況。
鐵礦石碼頭看不到礦石
總投資50億元的董家口礦石碼頭,擁有世界最大的鐵礦石碼頭、最先進的流程皮帶系統、最大的堆場。記者現場發現,碼頭上看不到礦石,也沒見到煤炭等其它貨物。
“這個鋼鐵巨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卸船機,一抓斗可以抓取55噸貨物。”礦石碼頭有限公司安技部部長尹成志指著架設在空中的鋼鐵長廊介紹,“這個加裝擋風板、密封罩的皮帶運輸系統,從礦石、煤炭裝卸開始,基本各道工序都有除塵、抑塵、噴淋設施設備,確保在運輸過程中不會產生粉塵的外溢。”
據介紹,港區投資近億元建成長8000米、高20米的擋風抑塵墻,對作業區域實行封閉,極大緩解了作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公司灑水車、吸塵車、噴霧炮和清掃車,對港內道路進行24小時不間斷清掃。
青島市環保局有關人員介紹,自2008年奧帆賽以來,青島共搬遷老市區重點企業110家,搬遷新址主要集中在董家口港區和位于平度市的新河化工園區。企業搬遷不是簡單位移,而是伴隨著產業升級和技術更新,搬遷后的企業技術工藝更先進、環保設施更健全,環境監管也更嚴格,就青鋼新廠和董家口港區而言,已實現廢水、廢渣的循環利用,達到污水和固體污染的“零排放”,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廢水廢渣廢氣變寶
在董家口礦石碼頭,恰好遇到灑水車灑水,“怎么這水還冒著熱氣?”有人不解地問。原來這是當天回收的中水。
“水資源太寶貴,一點都不舍得浪費。”礦石碼頭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碼頭實現了對雨水、壓艙水、污水的全面收集。在碼頭的道路上,到處可以看到雨水箅子,不時還傳出水流的聲音。尹成志說,這些就是用于收集地面沖洗水、碼頭前沿污水的明溝。沖刷碼頭、道路、設備的污水通過下水道經過處理后流回到蓄水池,做到了重復利用。
青鋼的淡水資源來自于棘洪灘水庫,每天5萬噸的供應份額,讓鋼廠對水資源格外珍惜。青鋼安全環保部部長高維忠告訴記者,目前整個新廠都沒有排污口,生活用水、雨水污水全部回收,進行循環利用。
正在生產中的青鋼新廠,廠房內冒出陣陣“白煙”。原來,這是用于冷卻的水蒸氣,新廠區的排煙經過高效除塵系統凈化后,保證達標排放。
青鋼新廠區對新建工程采用了清潔生產的新工藝和新技術,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為導向,配套建設高爐余壓發電、燒結余熱發電等15項重大節能工程;合資建成鋼渣、水渣微粉項目。因此,整個項目實現了余能余熱、水、固體廢棄物以及所有廢氣的回收利用等“四個閉路循環”,真正實現了鋼鐵循環經濟和綠色流程。
青鋼環保搬遷總投資164億元,產能400萬噸,占地面積9300畝。整個項目中,環保投資占總投資的12%。新廠區的循環經濟項目全部投產后,年可節省11萬噸標準煤、節電16.7億千瓦時,水的循環利用率達到97.2%,真正成為環境友好型的現代化鋼鐵企業。
借搬遷騰籠換鳥
在將礦石煉成鐵水的環節,高爐主控室內只有9名員工,全部實現電腦操作、實時監控。優特鋼線生產車間內,只有幾名員工在巡視現場設備。
一位在青鋼工作了30多年的老員工說,以前在老廠的時候,有的車間溫度高達40攝氏度,而紅鋼接近上千攝氏度,干一天下來,衣服就沒有干的時候,除了勞動強度大,還有軋線機不穩定、事故率高、作業率低的隱患。而如今的車間,基本都是機器封閉式作業,工人只需坐在指控臺里,通過電腦查看生產線上的具體情況。
青鋼安全環保部部長高維忠介紹,青鋼環保搬遷項目正式投產后,人均產鋼是老廠區效率的4.3倍,與此同時員工人數大幅度降低,產品也從此前的普通鋼材為主,轉變為優質特鋼,可以更加精準地為特定用戶生產高端產品。以江蘇興達鋼簾線有限公司的專屬產品線“興達線”為例,搬遷前,青鋼每年向興達提供二三十萬噸高端線材,但這并不能滿足鋼簾線龍頭企業興達的產能需求。搬遷后,青鋼轉型升級產品更加高端化,優特鋼比例達90%以上,產品研發創新力度更大,拿下了一個年供50萬噸的大訂單。
“鋼鐵形勢不好,老廠受地理位置、周邊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循環經濟難以實現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備的大型化、現代化,如果不停產搬過去,按照市場規律你也要被淘汰掉,不搬家只有死路一條。”青鋼集團董事長王君庭說,搬遷成全了青鋼的供給側改革,成為青鋼改革背后的重要推手。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