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1)(以下簡稱“《導則》”)專家研討會。會議由評估中心梁鵬總工程師主持,特邀了9位水文地質專家及評估中心項目負責人近60位代表參加。與會專家和代表對《導則》執行過程中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討論與交流,形成了如下共識:
一、在現狀調查時,是否調查范圍內的所有已有污染源和污染因子都需要調查?
《導則》8.3.3.4明確:地下水污染源調查因子應根據擬建項目的污染特征選定。
《導則》8.3.3.1要求:“調查原則 a)對已有污染源調查資料的地區,一般可通過搜集現有資料解決。b)對于沒有污染源調查資料,或已有部分調查資料,尚需補充調查的地區,可與環境水文地質問題調查同步進行”。
二、進行地下水現狀監測時,勘探井已達到相當的深度,如仍未達到含水層,是否可不再進行更深的鉆探?
對于建設項目,《導則》“8.3.4.3現狀監測井點的布設原則:a)當現有監測井不能滿足監測位置和監測深度要求時,應布設新的地下水現狀監測井。b)監測井點的層位應以潛水和可能受建設項目影響的有開發利用價值的含水層為主”。
當勘探井已達到相當的深度,如仍未達到目的含水層,應分析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和建設項目類別判定。對于地面Ⅰ類建設項目,應重點關注包氣帶(地面至潛水面)防污性能。對于項目評價區的潛水含水層,必須采集水樣;對于項目評價區的承壓含水層,若已有的水文地質資料或鉆孔資料可以證明項目評價區為承壓含水層,上部隔水層厚度巨大,且分布連續、穩定,具備足夠的防污性能,則可以不用進行更深的鉆探;對于巖溶區,則應按照地下水系統布設地下水采樣點。
三、一級評價是否必須做水文地質試驗(抽/注水試驗、滲水試驗、淋濾試驗、彌散試驗)?
《導則》7.1規定“一級評價要根據建設項目污染源特點及具體的環境水文地質條件有針對性地開展勘察試驗”。為詳細掌握建設項目場地環境水文地質參數提供依據。
《導則》“8.3.5.1環境水文地質勘察與試驗是在充分收集已有相關資料和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的基礎上,針對某些需要進一步查明的環境水文地質問題和為獲取預測評價中必要的水文地質參數而進行的工作”,如建設項目場地入滲試驗和抽(注)水試驗為基本試驗。評價區內如果研究程度較高,以往做過相關試驗的,則可以利用已有的試驗資料。
另外,根據已有的地下水研究成果表明,彌散試驗的結果受試驗場地的尺度效應影響明顯,其結果應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一般不推薦開展彌散試驗工作,其他試驗可以根據項目性質及評價深度的需要,必要時適當開展。
四、“地下水水位監測點數應大于相應評價級別地下水水質監測點數的2倍以上”是必須如此嗎?
《導則》“8.3.4.3 現狀監測井點的布設原則:c)一般情況下,地下水水位監測點數應大于相應評價級別地下水水質監測點數的2倍以上”。該條款不是強制性的,在水文地質條件相對簡單時,水位監測點數可以適當減少;而在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時,為了更準確地刻畫地下水徑流方向,則應按《導則》“8.3.4.3布設水位監測點,以滿足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需要。
五、位于基巖山區、巖溶區的一級評價項目,是否可應用數值法進行預測?
《導則》“9.5.2一級評價應采用數值法;二級評價中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時應采用數值法,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時可采用解析法;三級評價可采用回歸分析、趨勢外推、時序分析或類比預測法。”
數值法是解決地下水定量評價與預測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解決復雜水文地質條件(如非均質含水層、復雜邊界、多個含水層系統等)下的地下水環境預測問題;地下水各種均衡量的評價問題;不同方案條件下地下水環境的演化趨勢,預報各種條件下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質隨時間變化趨勢預測問題,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一般情況下數值法可用于基巖裂隙含水系統和巖溶裂隙含水系統模擬預測。
但在某些水文地質條件特殊地區(如西南巖溶地區的地下暗河系統),數值法應用會受到限制,此時可采用系統分析方法模擬預測。
六、礦山開采項目屬于那一類型?如何進行評價?
礦山開采項目屬于Ⅲ類建設項目。
礦山開采一方面疏排地下水,會引起地下水流場和水位變化,并有可能導致環境水文地質問題;另一方面礦區的工業場地區(如矸石場、洗煤廠、尾礦庫等)的生產活動可能影響地下水水質,據《導則》4.1,該建設項目同時具備I類和Ⅱ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特征。
《導則》6.1評價工作分級中要求“Ⅲ類建設項目應根據建設項目所具有的Ⅰ類和Ⅱ類特征分別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并按所劃定的最高工作等級開展評價工作”。因此,礦山開采項目評價等級應按Ⅲ類最高工作等級定級。
礦山開采項目的評價工作則可以根據礦山開采項目不同場地(如礦山疏干降水、礦石選場和尾礦固廢堆場)對地下水水質、水位的影響程度而分別確定相應的評價工作深度。
來源:中國環境影響評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