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環保工作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和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新要求,把加強環境保護與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有機結合起來,以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加大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力度,嚴格環境執法監督,全面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抓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為“十二五”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創造良好開局。
1月13~14日,環境保護部在京召開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周生賢部長出席并講話。 中國環境報記者王亞京攝
中國環境報記者 周文穎 1月13日 北京報道 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今日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他強調,“十二五”是中國環保事業充滿希望的五年,全國環保系統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和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新要求,把加強環境保護與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有機結合起來,在新的起點上全面開創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周生賢首先回顧了“十一五”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的進展情況。他指出,“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環境保護事業大有作為的五年。五年來,國家將主要污染物減排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約束性指標,著力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重要變化,環境保護事業不斷發展,環境質量穩步改善,環保隊伍經受了考驗,環保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是環境保護的認識發生重大轉變。中央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環境保護是重大民生問題、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等一系列加強環境保護的新理念新舉措。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領導干部切實把環境保護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并完善環保目標責任制,及時研究解決環境保護重大問題。高度重視環保宣傳教育工作,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綠色環保的觀念深入人心,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環保的氛圍更加濃郁,公眾環保意識顯著增強。
二是污染減排任務超額完成。強化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措施,嚴格考核問責,認真落實減排責任考核。“十一五”累計建成運行燃煤電廠脫硫設施5億千瓦,新增污水處理能力超過5000萬噸/日,關停小火電機組7000多萬千瓦,分別淘汰煉鐵、煉鋼、水泥、焦炭和造紙等落后產能1.1億噸、6860萬噸、3.3億噸、9300萬噸、720萬噸。在“十一五”期間經濟增速和能源消費總量均超過規劃預期的情況下,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實現。2009年,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比2005年下降29%,環保重點城市空氣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比2005年下降24.6%。
三是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綜合作用日益顯現。對總投資2.9萬多億元的813個違規項目作出不予受理、不予審批或暫緩審批等決定,給“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設置了不可逾越的“防火墻”。組織完成環渤海、海峽西岸、北部灣、成渝和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等五大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評。在煤炭礦區、能源基地、城際交通、跨界河流及區域協調發展等各個區域、眾多領域扎實推進規劃環評,推動了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多次采取“區域限批”、“行業限批”措施,有效遏制了環境違法行為。
四是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進江河湖泊休養生息,全面建立重點流域省界斷面水質考核制度。大力開展區域性環境執法督查,著力構建“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區域空氣聯防聯控機制,圓滿完成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空氣質量保障任務。
五是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開展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和鄉鎮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編制發布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加大重金屬污染防治和檢查力度。2006年以來,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1100余萬人次,查處環境違法企業14萬多家次,取締關閉違法排污企業2萬多家,嚴厲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
六是農村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切實加強。支持6600多個村鎮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范建設,2400多萬農村人口直接受益。完成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出臺《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發布《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和《全國生態功能區劃》,生態建設示范區工作體系不斷完善。扎實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年活動。
七是政策法制、環保規劃、科技監測和國際合作亮點紛呈。環境經濟政策的作用日益顯現,4萬余條環境違法信息、7000余條項目環評審批驗收信息進入銀行征信管理系統,10余家保險企業推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產品。“十一五”環保規劃執行情況評估順利完成。科技支撐進一步強化,化工、制藥、冶金和化纖等行業多項污染防治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環保科研能力加速壯大。環境監測工作加快推進,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能力建設項目基本完成,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有序開展,5萬余名干部職工參加的第一屆全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圓滿結束。國際合作交流深入推進。
八是三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取得豐碩成果。污染源普查摸清了主要污染物產生、處理和排放情況,掌握了有毒有害污染物區域分布情況,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圓滿完成,研究提出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這一重大命題。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進入攻堅階段,部分項目和課題取得階段性成果,攻克了一批技術難題。
九是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取得進展。在建核設施質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役核設施運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核技術利用活動基本實現生產、銷售、使用、進出口和回收的全過程管控。高風險污染源逐步得到控制,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狀況保持良好。
十是環保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環境監測能力投入大幅增加。環保系統機構隊伍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建設學習型、服務型、法治型、和諧型、廉潔型和節約型機關取得新成效。廣泛開展向田洪光同志學習活動,充分調動了廣大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的積極性。
周生賢指出,這五年,環保工作最突出的成績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環保規劃的各項任務,污染減排目標提前實現;最深刻的體會是,解決我國的環境問題,必須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保新道路;最鮮明的共識是,努力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相協調相融合。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歸結起來:必須要把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考慮,從國家宏觀戰略層面切入解決環境問題;必須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實現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必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維護群眾環境權益;必須從再生產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打出多種政策手段的組合拳;必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不堪重負的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必須發動全社會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環保統一戰線。
周生賢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和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新要求,把加強環境保護與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有機結合起來,以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加大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力度,嚴格環境執法監督,全面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抓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為“十二五”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創造良好開局。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認真做好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籌備工作。要把開好這次大會提到推動環保事業邁向新臺階的重大機遇和做好新時期環保工作的強大動力的高度來認識,精心做好會議籌備工作,努力把這次會議開成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凝聚共識、明確任務、增加信心、團結進取的大會,動員全系統和各有關方面力量,推進環境保護事業再上新臺階,全面開創新局面。
二、完善并發布“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要在總結“十一五”環保規劃實施情況的基礎上,編制好“十二五”環保規劃以及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規劃、能力建設規劃等各專項規劃,為各項工作有序高效開展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撐。
三、抓緊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研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措施,著力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化、自覺化、長效化。深入推進生態示范區建設,擴大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分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分階段進行目標考核。
四、狠抓污染減排工作。完成“十一五”污染減排核查和考核工作,落實獎懲措施。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強化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提高并嚴格執行造紙、紡織、皮革、化工等行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全面啟動縣縣建設污水處理廠工程,大力開展農業源污染減排工程建設,加強燃煤電廠脫硫、脫硝工作,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深入研究城鎮污水處理廠脫氮等關鍵技術,督促已建成污染治理設施有效穩定運行。力爭實現四種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均下降1.5%。
五、充分發揮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綜合作用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基礎作用。積極開展規劃環評,加快推進水電開發、開發區、工業園區等重點領域規劃環評,及時推進五大區域戰略環評成果應用。深化建設項目環評,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加快推進落后產能淘汰和兼并重組。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身體健康環保專項行動,保持環境執法監管高壓態勢。健全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管理工作機制,集中開展沿江沿河沿湖化工企業綜合整治,遏制化工行業環境事件高發勢頭。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全面實施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下大力氣整治重點防控地區、重點防控行業重金屬排放企業的環境違法問題。繼續推進化學品環境管理,開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汞污染防治,完善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指標體系。
六、進一步加強重點流域區域海域污染防治。全面落實《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開展地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評估工作,建立重點湖庫流域生態安全評估的技術和管理體系。以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為重點,加快推進區域聯防聯控新機制,以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和分級管理工作,加大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力度,嚴控機動車尾氣污染。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和城市環境管理,完善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制度,深化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
七、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推進核安全經驗反饋體系建設,強化對新建、擴建核電站、研究堆及核燃料循環設施的安全審查,加強對核材料、放射性物品運輸、放射源尤其是高危流動放射源的安全管理,推進放射性廢物的處置和治理,加大鈾礦冶和伴生放射性礦環境保護。
八、大力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和自然生態保護。不斷深化“以獎促治”政策舉措,扎實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環境成效評估。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試點,做好全國重點地區土壤污染加密調查各項準備工作。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和減貧示范,強化涉及自然保護區的開發建設活動監管。
九、扎實做好政策法制、科技、宣傳教育和國際合作工作。積極推進環保立法進程,加快完善環境經濟政策,不斷深化“綠色信貸”、“綠色證券”,深入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開展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開征環境稅的研究。抓好水專項科技攻關,推動大氣、土壤和環境基準方面的專項研究,進一步嚴格污染物排放等環境標準,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大力宣傳探索環保新道路、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舉措和成效,努力在引導社會輿論、增強公眾環保意識上邁出新步伐,在動員公眾參與、凝聚環保統一戰線上取得新進展。繼續推進多邊、雙邊及區域國際合作,做好環境公約談判和國內履約工作,穩步推進核安全國際合作。
十、繼續加強環境監測、監察、應急、信息等基礎能力建設。推進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探索建立國家和地方的環境質量信息發布平臺,推動環境衛星后續星計劃以及遙感監測工作。加強環境監察執法標準化建設,開展市、縣級環境應急能力標準化示范建設試點。加快建設“數字環保”工程,增強環境信息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和機關建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準則,正確行使手中權力,兢兢業業、干干凈凈為國家和人民工作。
會議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主持,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吳曉青、周建、李干杰,紀檢組長傅雯娟,黨組成員胡保林,總工程師萬本太、核安全總工程師楊朝飛,以及祝光耀、王心芳、王玉慶、曾曉東出席了會議。
來源:國家環境保護部